今天一早, 贺承军博士打来电话说,王石和陈劲松这两个房地产大腕,最近一起吁请同业降价销售,说明开发商已经开始醒悟了。这应该不是新闻,王石呼吁降价是去年底的事,陈劲松呼吁降价倒有点新鲜。因为陈劲松和王石不同,他是靠开发商吃饭的,吁请降价往往不被开发商理解,就象我劝炒家出逃一样,换来的是炒家的不理解和妒恨,最后把深圳房价下降的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这是很可笑的。
市场之所以强大,强大到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是因为市场有其永恒的法则。资本只能顺其市场而为,方能有所作为;试图操纵市场,尤其是象中国楼市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无疑是以卵击石,十分可笑的。所有的经济学家,只能对市场的现象和本质作出解释,顺其规律研判大势,而不是对市场横加干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十个经济学家的上书行为,宛如跳梁小丑,给世人空留一些笑料。
无论是美国的救市,还是中国的刺激消费,都是短期行为。我并不是个唯市场论者,但是,就中国而言,无论是中央政府的四万亿,还是地方政府的十八万亿,相对宏观经济运势,作用十分有限。过分的寄希望于政府的救市,是一种守株待兔的愚蠢。开发商要主动研究市场资金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迅速制定稳妥的降价策略,适当重构股本结构,不顾一切激活现金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比较认同王石和陈劲松的降价观点。
遗憾的是,我们的地方政府不断向市场传达一个极其错误的信息,稳定房价。这个房价是稳不住的,中央政府也从没有说过要稳定房价,以前的提法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现在的提法是刺激消费稳定楼市。至于防止房价暴跌,那是顾云昌那些行业协会的人搞出来的,建设部的个别官员这样说,他们这些人不能代表中央政府。更为荒唐的是,前不久杭州政府部门干预万科降价,近日南京政府部门居然还干预开发商低于成本价卖楼,难道这些官员非要亲眼看见开发商破产吗?
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加剧了市场的观望状态,严重误导了市场。尽管市场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许多开发商,至今还沉浸在获取暴利的喜庆气氛中,死扛着房价。他们不相信政府会看着房价下跌,再加上救市声此起彼伏,专家们适时捧场,媒体把救市的作用放大到无穷大,无形中助长了开发商坐等政府救市的心理,并对未来房价走势产生良好的预期。岂不知这样一来,机会在等待中慢慢消失,资金链在等待中越蹦越紧,财务和管理成本在等待中越来越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政府官员都这么无知。在危机中能够充分展示管理智慧和才华的官员也不少,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表示,深圳市政府不会救楼市,也没有必要去救。市场自然有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一个城市的市长自然清楚他所管辖的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居民收入状态是不是达到一个均衡的水平,有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来支撑如此之高的被炒作起来的房价?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购买力,那房价下降在所难免,作为政府,应该顺应市场做好服务和管理,而不是去强势干预市场,因为这种干预只能适得其反。
中央政府的刺激消费的政策,意图很明显,不会去阻挡房价下跌的势头,而是力图避免弱势群体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遭受更大的伤害,尤其避免广大民众在衣食住行方面遭到困难。因此,在推动经济增长时,用两年9000亿的投入来确保民生所需,而不是去维护房价。维护民生所需是政府的职责,而维护房价则是悖逆市场规律。我之所以说政府不会救市,就是告诉大家,顺应市场规律,采取降价策略,顺利渡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