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外资入市 深化地产调控(中)

危机感和建议

面对逼人的外资投机,国内大量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加强外资的监管力度,限制外资进入中国地产市场的。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出席2006中国金融高峰会时指出,必须及时调整外资流进流出的政策,特别是应该限制境外短期资本投资境内房地产和对其他一般加工业的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也表示,中国境内根本不缺资金,因此尽快出台限制境外资金投资境内房地产的政策,乃是当务之急。

我们建议对于境外资金进行分类管制,对于境外投资者应该限制其投资的数量和规模,明确可以投资的范围,限制其进入普通商住房的领域,外资应只进入高端市场,同时必须有国内合作者,以限制其独大而掌控楼盘价格,对于外资投资者参与的项目银行原则上不提供贷款;而对于一般的境外人士的自住房,严格限制其在境内的购买规模,采取实名制,限制其在内地只能购买一套住房,第二套要区别对待,上缴高额的消费税。对于境外投资、投机者都要严格实行国民待遇,限制进行投机交易,可考虑实行地产市场的外汇专向监管。

不和谐的声音

在我们忧心外资对国内地产市场的冲击和威胁时,也有许多人在为外资喊怨,在他们看来外资不是地产市场混乱和房价上涨的驱动力,外资并没有影响到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他们的理由是:

外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总体规模不大。2003-2005年一季度,外资流向房地产资金总规模占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比重平均为14.7%,其中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平均分别为14.8%和14.7%,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规模并不大。 外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份额从2003年最高的17.5%下降到了2005年一季度的15%,其中,除了房地产销售市场外,外资在开发市场的份额也下降了8个百分点。CEIC关于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市场占比数据(1996—2005年)分析,外资的市场份额从1997年达到31.25%的高位后就一直走低。因而,整体上内资是当前房地产的推动力量,外资没有多大影响力,房价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工具的缺乏以及相对宽松的贷款政策。于是乎为外资喊怨的、招魂的声不决于耳。

反驳

这些数据似乎说明外资在我国的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不大,而且投资的力度与内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外资对于我国房产市场的冲击,首先外资进入多是高端的住宅、别墅及利润较高的各类商业地产,因而自然而然抬升了高端市场的价格,高端市场是地产业的领路人,高额的利润自然而然带动整体的房价的上升。其次来看外资进入的是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的地产市场,譬如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地产市场的驱动地,虽然外资数量可能不多,但他们严重影响了这些地方的地产市场的秩序,带动房价的整体上扬,从而辐射全国,这就是他们这些人没有看到地区结构的效应。谁能否认上海,深圳房价的大幅飚升与外资的大量涌入无关。官员和学者们拿着统计数据来说事,但是这些数据能反映外资在中国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吗。前面就说过有相当一部分外资并没有进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说机构性投资得到了控制,但是外资的热钱和游资通过了各种途径进入国内,国内的代理人往往成为他们的投机的最好的方式,以国内居民或业主购房成为他们常用的办法,而这些往往并不能显示在地产的统计数据中,因此我们并不能认为统计数据就说明外资对地产的影响不大。回想98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我们历历在目,外资的邪恶性永远是存在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shichang/30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