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地产存在三方面的隐忧:第一就是房地产泡沫,当泡沫破碎时可能会殃及到经济和银行业。因为当房屋所有者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势必将强行收回住宅。而这无疑将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第二,低收入人群无法承受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的社会秩序的失稳及导致的不同人群的敌视.第三,土地的重新规划和供给体制变化引起社会的紧张。
当前究竟是谁炒高了房地产价格,当然地产商的责任最大,还有地方政府的放纵,而且外资的大量涌入带动高端地产的上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在有些人的眼里好象“国六条”下,外资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外资成为了房价上涨的替罪羊,为他们喊怨、招魂。
他们的理由为:
外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总体规模不大。运用资产负债倒推法对2003年以来的外资投资房地产规模进行测算后指出,根据测算结果,2003-2005年一季度,外资流向房地产资金总规模占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比重平均为14.7%,其中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平均分别为14.8%和14.7%。以房地产开发市场为例,近年来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数在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约占13%,外资流向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份额与此相当,这说明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市场的规模并不大。
外资在房地产市场上的份额从2003年最高的17.5%下降到了2005年一季度的15%,其中,除了房地产销售市场外,外资在开发市场的份额也下降了8个百分点。这说明,整体上内资还是当前房地产的推动力量。 如果进一步结合CEIC关于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市场占比数据(1996-2005年)分析,外资的市场份额从1997年达到31.25%的高位后就一直走低。2005年不足13%,这不仅可以佐证上述判断,而且显示这种下降趋势早已在1998年就开始了。
从销售角度看,中国社科院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均价为1416 美金的高端住宅的买家中,52%为外地人士,其中13%为外籍人士。北京人占买家总数的38%,机构和公司买家占总数的9.5%。均价为830 美金的住宅买家中,北京人则占到了60%。 仲量联行的2006年初最新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购房者(约80%-85%)是中国内地居民,国外买家仅占15%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国外买家是海外华人。“房价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工具的缺乏以及相对宽松的贷款政策。
这些数据似乎说明外资在我国的地产市场的影响力不大,而且投资的力度与内资相比有下降的趋势。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外资对于我国房产市场的冲击,首先外资进入多是高端的住宅、别墅及利润较高的各类商业地产,因而自然而然抬升了高端市场的价格,高端市场是地产的领路人,高额的利润自然而然带动整体的房价的上升。其次来看外资进入的是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的地产市场,譬如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地产市场的驱动地,虽然外资数量可能不多,但他们严重影响了这些地方的地产市场的秩序,带动房价的整体上扬,从而辐射全国,这就是他们这些人没有看到地区结构的效应。谁能否
认上海房价的大幅飚升与外资的大量涌入无关。官员和学者们拿着统计数据来说事,但是这些数据能反映外资在中国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吗。以前就说过有相当一部分外资并没有进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说机构性投资得到了控制,但是外资的热钱和游资通过了各种途径进入国内,国内的代理人往往成为他们的投机的最好的方式,以国内居民或业主购房成为他们常用的办法,而这些往往并不能显示在地产的统计数据中,因此我们并不能认为统计数据就说明外资对地产的影响不大。在2004、2005年传说人民币可能升值时,上海房价大涨,而中央政府坚持不张,外资大量撤离就已经说明问题,回想98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我们历历在目,外资的邪恶性永远是存在的。
外资本来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看中的也是丰厚的利润才大量涌如入,所以不要说外资是替罪羊,也不要为他们喊怨招魂,况且现在关于限制外资的政策还在讨论中,没有出台,现在和内资同样享受国民待遇,难道要让我们让外资屈起投降吗,现在不至于这样,外资本不应该享受特殊待遇的,那一个国家不是在保护自己内部的利益,我们的不要对外资有奴性,限制和打压外资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