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普京召开俄罗斯安全理事会议听取内阁成员的意见,多数成员赞成立即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独立,随后普京签署法令承认这两个“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媒体随后报道说,普京下令俄军作为“维和部队”进驻这两个“共和国”。
乌克兰军队有守土之责,俄乌战争已呈一触即发之势。
为什么乌克兰局势如此敏感以至于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一旦打响就将是一场大战?源于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一直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政治焦点,曾多次引爆大战。
俄罗斯算不上纯粹的的欧洲国家:
第一,土耳其处于欧亚之间,但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位置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更靠东,加上俄罗斯在亚洲的面积更大(占四分之三),所以从地理上它算不上纯粹的欧洲国家;
第二,虽然俄罗斯认为自己继承的是东罗马帝国的衣钵,但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只是钦察汗国内部的一个公国,属于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即便后来扩张成俄罗斯帝国之后,继承的依旧是蒙古人创建的国家体制。
第三,虽然一般认为俄罗斯人是发源于北欧人种中的罗曼人,但在钦察汗国的统治下,文化和人种都有所改变。
或许就因为这些原因,虽然俄罗斯一致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但欧洲却一直认为俄罗斯算不上是纯粹的欧洲国家。
在身份认同上,有两个位置对俄罗斯至关重要,一个就是圣彼得堡(上图红点处),从圣彼得堡可直接进入欧洲腹地;一个就是黑海边缘的克里米亚,从克里米亚既可以向欧洲的巴尔干等地辐射影响力,也可以从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对欧洲大陆产生影响力。这两个地方都增加了俄罗斯的欧洲身份认同。如果失去了这两个地方,相对欧洲来说俄罗斯就是一个位于北极周边的内陆国家,欧洲的身份就更淡甚至被欧洲所遗忘,这是俄罗斯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欧洲身份证的一部分。
钦察汗国分裂之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一个后裔于1430年在克里米亚建立了汗国。1502年钦察汗国彻底崩塌,克里米亚汗国成为钦察汗国继承人——继承了大统。此时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从1478年到1700年,克里米亚汗国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俄罗斯从莫斯科大公国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在欧洲方向上主要掠夺的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地盘,克里米亚当然也是俄罗斯的目标。
18世纪之前,俄罗斯作为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人口素质都很落后,以至于让小小克里米亚汗国的德夫列特一世大汗在1572年攻占了莫斯科,捉拿了十五万人(用于贩卖),尸骸塞满了莫斯科河,最终还一把火烧了整个莫斯科城。
直到彼得一世(1682年至1725年在位)改革、潜心向欧洲学习之后,俄国的国力开始上升并逐渐成为强国。
风水轮流转,此后的俄罗斯开始通过武力向第聂伯河流域等地扩张,不断攻占奥斯曼帝国的领地。1700年俄罗斯通过武力迫使奥斯曼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并让其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1783年俄罗斯通过法律正式将克里米亚半岛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但这只是克里米亚故事的上半场,更精彩的是下半场。
1783年以后的很长时间,俄罗斯在巴尔干和黑海方向上的扩张停止了,实力不足或许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拿破仑战争打响了。
法国大革命让法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制度,此后就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这是一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共和制度的战争,前者以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为代表,英国虽然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却是这一方的支持者与组织者,后者当然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新兴法国。
拿破仑率领下的新兴法国时刻都想着如何统一欧洲,为此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并基本统一了中、西欧地区,但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罗斯踩在脚下,才能彻底征服海峡对面的英国实现欧洲的统一。
1812年,拿破仑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错误的决定——入侵俄罗斯。
战神拿破仑在远征俄罗斯的过程中相继获得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瓦卢蒂诺战役、维捷斯克战役等众多战役的胜利,击垮了阻挡他的俄军,9月16日法军占领了莫斯科。看起来拿破仑已经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拿破仑自己也这么认为。
法军既然占领了俄罗斯的首都,再加上俄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消灭,拿破仑认为亚历山大一世只能妥协、投降。
拿破仑未料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降书顺表,却是俄军的焦土战术和莫斯科大火。最终,俄罗斯草原的酷寒、后勤补给不足再加上俄军的骚扰彻底击垮了法军,让拿破仑损失了跟随自己征战了多年的40万精锐军队,惨败而归。
趁着战胜之势,俄国与英国等国一起组建起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再次战败,1814年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埃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虽然此后又出现百日王朝,但很快又被英、俄等国联合绞杀。
由于在剿灭法兰西共和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时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欧洲人誉为“欧洲的救世主”,俄国人开始以“欧洲宪兵”的身份闪耀登场。
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欧洲救世主”的亚历山大一世主导了战后的欧洲秩序安排,同时,俄罗斯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又结成“神圣同盟”,作为同盟领袖的亚历山大一世又有了“神圣王”称号。
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逐渐进入了鼎盛时期。
虽然法兰西共和国被绞杀,但共和的火种既然已经点燃就必然会星火燎原,此后陆续发生了1821年的希腊独立战争、1820年革命、1830年革命和1848年的欧洲革命这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1848年的欧洲革命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装革命运动。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爆发,作为革命先驱的法国自然不甘落后,立即就爆发了二月革命,再然后就是德意志革命、丹麦革命、奥地利革命、匈牙利革命、瑞士独立同盟战争,等等,资本主义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烧在整个欧洲大陆,共和的浪潮风起云涌。
英国、荷兰、葡萄牙等是少数几个能够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但俄罗斯虽然并未进行有效的改革、完整地保留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也避开了这场大革命浪潮的冲击。其做法是保留更多的封建特权让贵族效忠沙皇,再加上俄罗斯农民民智未开并任劳任怨,也就避开了这场大革命的冲击。
在这一系列革命中,英国看热闹不嫌事大采取的是支持的态度,法国在拿破仑三世上台后也支持革命,而普鲁士、奥地利则被本国的革命闹得焦头烂额,相反沙皇却成为旧秩序的维护者,他出动军队先帮助普奥镇压了德意志革命,然后又顺势再镇压了意大利革命。所以,当时的俄罗斯是镇压欧洲革命的总后台,让“欧洲宪兵”更加名副其实——这个宪兵维护的是旧制度。
这是俄罗斯的鼎盛时期,基于对欧洲问题的立场不同英法与俄罗斯也开始对立。
此时,奥斯曼帝国内部已经开始瓦解,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摇摇欲坠,而俄罗斯的势力已经达到鼎盛,此消彼长之下,俄罗斯开始想办法与奥斯曼帝国争夺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即由黑海进入地中海的水道,简称土耳其海峡,见下图)的控制权。
要与奥斯曼争夺土耳其海峡就需要找借口,当时俄罗斯的借口就是要求在奥斯曼境内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以保护东正教徒,这个要求当然被奥斯曼苏丹所拒绝。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立即采取军事行动,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攻占位于多瑙河流域(上图红点处)的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很清楚,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再控制土耳其海峡,俄罗斯就不再是窝在北极边缘的内陆大国,而是一个直面地中海的海洋大国。
这时的英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如果作为“欧洲宪兵”的俄国成为直面地中海的海洋大国,就严重威胁了英国的海洋利益。虽然在拿破仑战争中法国战败,但它依旧是全球排第二位的殖民大国,俄罗斯也威胁到了法国的利益。
从地缘政治上,俄罗斯也走到了英法的对立面。
是可忍孰不可忍,英法开始联合起来找机会修理俄罗斯。
克里米亚半岛(也称克里木)就成为遏制俄罗斯扩张活动的焦点(下图),一旦占领了该地,俄罗斯海军就丧失了在黑海的基地,就无法夺取土耳其海峡并向地中海扩张,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之路也被掐断。因此,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和撒丁王国开始进攻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这绝不是世人所认为的一城一地、一个半岛的争夺战,而是英、法、俄罗斯这三大强国间的地缘决战!争夺的是欧洲霸权和海洋霸权。
1853年7月,俄罗斯出兵占据多瑙河流域,正式打响了克里米亚战争。10月,奥斯曼土耳其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3月底英国、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结盟,共同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撒丁王国加入这个同盟。1854年9月,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并围攻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上图),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投降并退出克里米亚半岛,俄罗斯也在同时失去了巴尔干,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惨重的一场失败。
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罗斯扩张的脚步被打断;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被瓦解,俄罗斯从此失去了“欧洲宪兵”的光环。虽然俄罗斯最终通过谈判保住了克里米亚的控制权,但不能在黑海和克里米亚驻军。
这是一场决定19世纪后期欧洲格局的战争,俄罗斯被赶回了北极附近的陆地,英法强化了自己的海洋强权并夺回了欧洲强权地位。
所以,克里米亚就是海洋强权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欧洲与世界争霸的“铁门栓”。
俄罗斯也因这场战败失去了北美殖民地。
战后,俄罗斯担心自己的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接壤而遭到英国的乘胜追击而抢走,迫切地希望内战刚结束的美国能够出价接手,这既可以让美国牵制英国,又可以在短时间套现大量现金重建损失惨重的军队及惨遭战争蹂躏的经济。美国最终以720万美元的友情价获得了后来被认为是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这就是今天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见下图。
克里米亚还是欧洲大陆强权与俄罗斯之间进行欧洲争霸的“定海神针”。
历史上,作为欧洲强权国家的法国和德国都曾经入侵俄罗斯,而乌克兰就是进攻俄罗斯的必经之路,而克里米亚就像“定海神针”一样遥控着这条通道,所以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曾经多次爆发大战。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苏德战争中的基辅战役,德军围歼了苏军66万人,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一战与二战,俄罗斯(苏俄、苏联)都是战胜方,克里米亚又回到了苏联的手中。
由于有了乌克兰,苏联才能将自己的力量延伸到东德等中欧地区、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由于有了克里米亚,苏联就可以将自己的力量投放到地中海、印度洋,也才有进行美苏争霸时期的苏联帝国!
乌克兰是欧洲强权国家争霸欧洲的大通道,克里米亚是“定海神针”;同时,克里米亚又是海洋国家与俄罗斯争霸世界的“铁门栓”,因此克里米亚就是欧洲乃至世界的地缘中心之一,是大国争霸的焦点。
苏联解体后,虽然克里米亚归属于乌克兰,但乌克兰与俄罗斯维持紧密关系而且乌克兰同意俄罗斯租用塞瓦斯托波尔港作为黑海舰队的基地(每年租金约1亿美元),这种结果俄罗斯可以接受。但2013年乌克兰倒向欧洲之后,俄罗斯就将失去克里米亚,向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扩张的道路被封闭,也失去了面向欧洲方向的屏障,甚至还丢失了欧洲国家的身份证,这就爆发了2014年3月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独立事件,让克里米亚又回到了俄罗斯的怀抱。
但乌克兰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世界是民族主义崛起的时代,以乌克兰的观点来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分裂出去是不被接受的,它时刻都会准备武装夺回克里米亚。而西方认为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一部分,当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后向克里米亚发动进攻时俄罗斯该怎么办?基于北约有共同防务的条款,难道俄罗斯为了克里米亚向北约开战吗?这对俄罗斯十分不利。但如果不能对北约开战(也就不能对乌克兰开战)就会让乌克兰夺取克里米亚。
再考虑到乌克兰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战略地位,所以俄罗斯极力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俄罗斯为什么承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共和国”独立?
这可以制造乌克兰的领土纠纷,在北约的条款中有领土纠纷的国家就不能加入北约,这是普京的最低目标;进一步还可以争取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以乌东两“共和国”、克里米亚和白俄罗斯为基地夺取整个东乌克兰地区,或者通过特殊战法直接颠覆乌克兰现政府组建起由自己控制的政府。这都可以保护克里米亚,又在俄罗斯与欧洲之间建立地缘屏障。
今天的俄罗斯面对的是英美所主导的北约强权,取代的是克里米亚战争时的英法强权。克里米亚战争时英法强权的盟友是奥斯曼,今天北约的盟友换成了乌克兰。兜兜转转了175年之后,历史的车轮仿佛又回到了1853年。
克里米亚既是“铁门栓”又是“定海神针”,牵动着欧美所有政治、军事、经济强国的地缘利益,一旦战火燃起,就很容易牵动各方并最终演化成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