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咆哮的怪兽,致命的毒药组合——大萧条

今天要说的是,为何以通缩为主要特征的大萧条十分恐怖?源于它是一种“毒药”组合,近代经济史上最惨烈的萧条——1929年大萧条对此给出了十分生动的说明。

通缩模式的大萧条成因是什么?是债务失控。

如果一个欧洲人在1928年前后到达纽约,他会看到什么呢?那是一个灯红酒绿的世界:年轻女孩穿着短裙招摇过市,商店里和咖啡馆的收音机里播放的爵士乐轻佻暧昧,好莱坞电影海报贴满大街小巷……,他可能更为惊讶的是,电冰箱、吸尘器、热水器、橡木家具这些生活用品,已经成为城乡普通家庭的基本配置——可看上去他们并没有那么富裕。而款式新颖的汽车,这对欧洲人来说还是很奢侈的物件,已经停在了大部分美国家庭的门前。

当时的欧洲人无论如何都弄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并不那么富裕的美国人“看上去”又是如此的富足呢?今天我们知道,这当然是借贷。

无论欧洲人还是19世纪的美国人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都是十分保守的,更坚守自己的信用,欠债还钱被认为就是个人的尊严,还债是美德,无力偿债则是道德败坏的代名词,这就是消费金融可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社会所有人坚守信用的基础上。这一点在今天的欧美社会也一样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一个人有信用记录上的污点,到银行借钱、找工作、租房都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就难以进入主流的社会生活。

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至1865年)前后,在北方工业城市中工作的工人,通常是三个月或者六个月才领取一次工资,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工人们总是要生活的,也需要购买必需品,因此,很多企业的雇主就会开设自己的内部商店,向雇员提供用于日常消费的(短期)信贷。工人拿到信贷之后用于生活消费,到期之后归还本息,这就是消费金融的伊始。

这一时期的美国已经开始进入城镇化进程,但进程的“农民工”肯定买不起房子,买房之后还需要装修买家具,这也是不小的负担,抵押贷款开始兴起,这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企业为了提高经营效率也开始在消费金融方面打主意,以租代售模式开始产生,即消费者把购买的耐用消费品作为抵押,首期支付一定的金额作为首付,此后按月支付“租金”,全额付清之后,商品的产权再过渡到消费者名下。第一家这么做的公司是胜家缝纫机公司,它在1850年前后采用这种模式销售缝纫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一消费趋势迅速扩大到其他的耐用消费品,甚至书籍、钢琴、家具等都以这样的方式销售。这一消费模式在当时是极具创新之举,领先于欧洲近半个世纪。

今天,人们对这些消费金融模式已经习以为常,我们买房使用按揭贷款,买车使用分期付款,到银行或互联网公司借贷用于个人消费,都是抄作业。

到了20世纪早期,这种消费金融获得了空前大发展,标志就是专业从事消费金融的金融公司成立了,也就是说“华尔街”开始搅合进来了,这让消费金融的规模快速放大。

1908年,第一家为消费者分期付款凭证贴现的金融公司成立,做过企业的都知道,如果有金融机构愿意贴现,就可以实现资金的快速周转,快速扩张消费金融的业务规模。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汽车业起步并腾飞的时期,当然要借助消费金融的东风,1913年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1915年商业信用公司开始专门从事汽车金融贷款,等等。

到了1925年,大约75%的新车和二手车都通过分期付款的贷款方式来完成销售,注意,这个时间点距离爆发大萧条的1929年还有四年的时间。

既然消费信贷已经渗入到房地产、汽车、耐用消费品等各个领域,美国人开始发挥创新精神,为个人或机构提供金融信贷,为股票投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融资,这导致股市资金规模的快速膨胀,这又给股指插上了翅膀,大萧条之前的美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一战之后是美国历史上空前的信贷繁荣时期,就源于上述消费信贷(金融信贷)模式向各行各业的高速渗透。1920年,美国消费信贷总额还只有约为1900万美元,到了1924年就暴增至近20亿美元,四年的时间暴增至原来的100多倍,到1929年则进一步增加到了35亿美元,大萧条爆发(1929年10月)之前累积的消费信贷相关到期票据总额已经高达60亿美元。

换句话说,欧洲人在1928年到美国,表面看到的是空前的繁荣,看不到的是背后“山”一样的债务。

可借贷总有到头的时候,当一个机构或个人连利息都还不起的时候,它就不能继续借贷(加杠杆),相反,却要卖出资产还贷(去杠杆),此时冰山就开始融化。

冰山融化首先从1929年的股市暴跌开始,股市暴跌就导致家庭流动性暴跌(还债能力暴跌),这就导致家庭部门的消费能力暴跌,经济活动的需求端快速收缩,当需求端快速收缩之后企业只能裁员、减产并开启价格战(换取流动性),如此一来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家庭收入继续减少,经济活动的需求端继续收缩,企业只能进一步裁员、减产、降价……,然后,就是恶性循环,这就是大萧条。

经济需求端剧烈收缩之后就会导致家庭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萎缩,可债务是不变的(利息也不变),这就导致家庭的负债率(被动)飙升,家庭的债务压力不断加大,最终大量的家庭就只能破产。所以,就业机会减少、收入萎缩和债务不变就形成了毒药组合(负债率被动上升),毒害每一个家庭。下图就是有些富人在当时将价值1000-2000美元的汽车以100美元卖掉以换取现金。

总结起来就是,债务膨胀到极限之后就导致经济活动的需求端暴跌,进而导致企业和家庭的负债率被动飙升,所以,大萧条的祸根就是债务。

1929年大萧条之后,真正可以与那次大萧条相类比的或许是日本1991年的房地产泡沫破裂。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房价开始暴跌,经济增速和人们的收入开始停滞,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从1990年到2020年的三十年中,日本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4%,几乎没有变化,而同期美国的平均工资增长了47.7%,如果考虑到通胀因素(虽然日本的通胀比较低),日本的真实工资增长就是负数。在房地产繁荣时期,人们的收入也是高增长的,此时人们就倾向于加杠杆过度负债,可当工资增长骤然停滞(甚至倒退)之后,家庭就长期处于过度负债的环境中、甚至负债率还会被动上升,此时家庭就只能削减生活支出,这就让经济活动的需求端进一步萎缩,结果让日本长期处于萧条之中,从此日本进入了低欲望的社会。

今天,亚太国家的一只脚很可能已经踏进了大萧条的门口。

前面已经说过,自从二战之后美英主导建立起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新的世界秩序中,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美国成为全球经济活动最主要的资本输出端,而亚太地区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商品输出端,这就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诞生了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现在美国已经进入高债务、高利率的双高模式,高利率会威胁高债务,这就让美国政府继续举债的能力下降,输出资本的能力受限。此时如果任由亚太商品疯狂涌入,让美元资本被动高速输出,美国就会深陷债务危机和社会(就业)危机。所以现在美国政府以高关税、切断高科技产业链的方式来阻击亚太商品的疯狂涌入,这已经导致了亚太经济活动的需求端萎缩(4月12日文章中有图表展示,今年1至2月从亚洲输往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同比分别下跌了17%和29%,刚刚公布的3月数据出现了继续恶化的态势,同比下跌的幅度已经高达31.5%);过去三十多年,亚太地区的经济成就令世界瞩目,全球资本集中逐利亚太,这就导致该地区资产价格泡沫十分严重,以至于全球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或地区)几乎都集中在亚太区域,这就导致家庭消费能力下降,让亚太经济的需求端进一步萎缩,同时一旦经济活动的需求端萎缩就会导致泡沫破裂,将让需求端加剧萎缩;过去,亚太地区虽然经济高增长,但很多国家的行政权力公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贪污腐败、行政权力对很多行业形成垄断、行政人员的待遇明显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等,都是权力参与分配的方式),这就会导致贫富差距恶化,而贫富差距恶化的社会就会失去消费能力,让经济活动进一步失去需求端。当经济活动的需求端不断萎缩之时就会导致失业上升、收入下降,企业和家庭的负债率被动上升,就会形成这种毒药组合。

所以,今天亚太国家的人们一定要警惕萧条。

虽然目前亚太主要国家内部出现了工业通缩的迹象,但目前的走势可能还只是预演,源于主要股指还处于上行态势,股指涨势之时就很难出现持续的通缩,只有股指出现暴跌之时,才是通缩的高潮阶段。

另外今天是各国央行烂印钞票毫无节制的时代,虽然亚太国家因工业需求端萎缩而出现通缩,但这种通缩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首先,工业领域出现通缩就会紧缩政府的财政收入,此时,政府的财政就只能更加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速印钞),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就会驱动能源与食品等必需品价格的上涨,驱动通胀;其次,工业通缩本质就是去产能的过程,当过剩产能(企业)经历破产倒闭潮之后,供给就会萎缩,返身形成通胀。这种节奏的变化需要仔细体会。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rusong/20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