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韭菜”何处去?孔雀东南飞!

唐朝灭亡之后,历史就进入了五代十国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甚至可以通过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洞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五代十国狭义上指的是907年-960年,广义上指的是902年-979年,从唐朝灭亡开始,到宋朝统一大部分汉地为止。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中原地区依次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方面,江南以吴国最强,吴国后来被齐王李昪篡位建立了南唐,然后还包括吴越、闽国、荆南、楚国、南汉、前蜀、后蜀、后汉等。

下面是五代十国初期和后期的两张地图。

从这两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尤其可以看到为什么封建时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

第一,由于中原地区时时刻刻都会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在气候进入冷周期之时这种压力更为强大,甚至是本民族生死存亡的争夺,如果中原王朝无法通过中原以及南方地区的扩张行动发展成一个大一统的“大国”,就不足以低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就难以建立一个稳定的朝代。

这就让中原成为四战之地。

既然中原王朝必须进行扩张行动,在尚未形成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前,武将的地位就很高,全社会就会崇尚武力,后果就是骄兵悍将随时有能力推翻朝廷由自己登基称帝,五代时期就出现了中原朝廷不断更迭的现象,这是自然的。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五代十国的中原地区,也存在于其它时代,比如南北朝时期。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形成了崇拜武力的传统,也就形成了对强权高度崇拜的文化。如果不能统一中国形成大一统的王朝,就无法抵御北方王朝的压力,最终又形成了大一统的文化特征。

中原形成了大一统文化,军人的地位特别高,王朝的武力就很强大;同时,南方各地的文化、语言都不同,而且山区很多,就难以形成统一的王朝,抵御中原王朝的能力就十分有限。所以,一旦中原地区出现一个强盛的朝代、又有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之时,中原王朝最终就能依托武力建立起大一统的朝代。所以,中国的封建王朝基本上都从北方发起,只有明朝是个例外。但明朝这个例外也不例外,朱元璋的旗号是反对外族统治统治,当打出恢复汉人政权的旗号之时,就变成了包括北方汉地在内所有人驱逐鞑虏的行动,明朝就不完全是从南方发起的政权。

所以,中国封建年代的政权中心一直在北方,即便老朱定都南京,但最终还被朱棣将都城又搬到了北平。

第二,从上面的两张图可以看到,五代十国早期和后期,南方诸国的地域变化并不大。

南方各国或各地之间也有兼并行动,也有通过内部反叛改朝换代的行动,但由于南方以山区居多,各地都有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生活方式,就会有自治的倾向,虽然那个时候很可能没有“自治”这个名词,这就会在各地区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连续性,没有不断的积累生产力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比如,没有小学算术,就不会有初中数学,没有初中数学就不会有微积分和大学数学,等等。

这就让南北方发展经济的条件出现了根本差别。

先看北方:

—中原王朝的朝廷变化的比较频繁,还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这就让中原成了四战之地,要注意的是,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都会打到民力、财力枯竭方才会结束,因为输家不仅会九族不保,甚至整个家族都会遭遇灾难,既然没有退路,就只能打到民力枯竭,既然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都需要打到民力枯竭,就不具备经济和生产力的连续发展的条件。

—既然中原是四战之地,有些家族希望实现稳定的生活,就会选择向社会更稳定的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就会阻滞甚至中断北方的经济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三次衣冠南渡,第一次是西晋末年(见下图),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期间,第三次是宋朝靖康之难时期,三次衣冠南渡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徙会对北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北方战乱频繁,战争到来之时财产就很难保得住,民众就无法更远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有助于商业活动的发展,但手工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就会制约经济发展。

—崇拜强权的思想一旦形成,就会抑制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更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会阻滞经济发展。

崇拜强权的社会生态形成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恶果,每个人手中的权力都成为征税的工具,为自己服务。此时,社会就会存在两种财富分配手段,一种是凭借劳动来获取财富;一种是凭借权力来征税,前一种模式积累财富的速度很慢,后者很快,全社会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经济就无法发展。

上述因素阻碍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相反,南方经济相对北方具有很多优势。

—南方战乱比较少,即便北方王朝对南方进行征服活动时,对于南方各地来说也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将南方的皇权旗帜换成了中原王朝的皇权旗帜,对本地的影响有限,这就在本地形成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无论经济和生产力都可以实现长期、连续的发展,居民也可以从事更长期目标的经营活动,所以封建时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南方,生产力发展水平就更高。

—既然经营环境稳定,人们就会以长期的思想来看待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助于建立长期的竞争力,这一点十分重要。

—南方与沿海多山区,良田稀少,在农耕社会中的生存环境比较艰难,就必须冒险:一种方式是进行多种经营,由自己独立承担经营风险,这就建立起独立的思想,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一种方式就是向海洋进军,也就形成了海洋文化。无论独立的思想还是海洋文化的形成,都可以极大地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战之后,全球维持了七十多年的和平稳定发展环境,各国都可以发展自己,但根据世界银行的说法,在这漫长的七十多年中也只有日韩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实现了工业化,或许就与这种独立的思想和海洋文化的基因有关。

—北方人口的持续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增长持续增添动力。

南方经济可以长期连续发展,相对北方就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所以封建时期的经济重心一直都在南方。

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权中心在中原,经济中心在南方,这是一种独有的双极结构。

第三,户籍制度异常重要。

中原是四战之地,而南方却可以保持平稳发展的环境,更适合百姓生活,北方居民就会产生持续的南迁动力。如果北方人口不断减少,中原朝廷就会失去兵员来源和军需供给,人口日渐稀少就更无法北方游牧民族所带来的压力,最终,封建朝代的户籍制度就不断得到强化,成为封建政权的基石。以至于在朱元璋时期,即便人们到邻村串个门,都需要开路条。

或许也有放开户籍管制的时期,但总是短暂的,往往是每个家庭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

既然户籍制度是封建时期历朝历代巩固政权的基石,尤其是中原王朝的基石,保甲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人口的迁徙行动受到了严格的管制,成为中国封建时期的社会治理特色。

今天只谈封建历史,都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补充,也欢迎拍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rusong/12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