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层面的混改实践中,资产总值1.8万亿、在全国排名第四的重庆国资国企的改革,吸引了各方关注。时值岁末,重庆方面亮出了一份半年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绩单”:首批2650亿国企混改项目至此已落定近八成,央企和外资在此轮混改中占据了大多数份额。今年6月底,总计110个共2650亿元的项目在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四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上首次公开亮相,经过半年时间,上述项目中签约和批准实施项目总金额达到2000多亿元。但从已公开的混改合作清单看,地方工商联会议推出项目时号召当地民企积极参与的初衷并未实现,重庆所有排得上号的大型民营企业无一现身。相比之下,中国铁建、港铁等央企和外资,分别拿到了部分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可能以数百亿计,成为参与此轮重庆国企混改的主力。
民资在重庆混改中缺位,是因为自身不积极主动吗?在此前中央推出的80个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里,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因素,由于不了解,以及对项目前景充满疑虑,所以才使得这些PPP项目遇冷。但重庆混改并不是这样。今年6月推出首批项目时,当地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已经表达了对此的期待。有当地企业家表示,“像(重庆)三峡银行、(重庆)三峡担保公司等等、还有能源投资项目,甚至有些地产的一级开发,这些全部都是赚钱的,其中至少有六个项目我都有兴趣。”另一位排名靠前的重庆民企人士则称,其企业内部对一些公共服务项目盈利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很快就选定一些项目与重庆有关国企接洽,对方也积极接待,“刚开始谈时还比较顺利,但到最终‘拍板’的问题时,谈话往往就进行不下去了。那种感觉就像男女谈恋爱,一方追得很热情,另一方始终不冷不热,反正不是滋味。”时间一长,这家民企也就放弃了。
总的来看,民资缺席重庆混改的理由多种多样,既有民资自身原因,如资金实力有限,也因政府做得不够好,未能给予民资以足够的激励。对于这项新生的改革,仍然需要更多探索,尤其是制度上的探索,才能一步步推进下去。应当看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领,不仅是引入专业的、更有活力的社会资本,做大做强国企,还是藏富于民,让当地企业与居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就前一个目标而言,央企和外资在混改中或许能够起到比当地民资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对后一个目标,不论央企和外资的实力多么强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总是不如民资的。从这样的角度看,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时,不仅需要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同一个市场里竞争;同时,也要鼓励整体实力偏弱的民资积极参与混改,创造有利条件,打破天花板与玻璃门。
对此,在下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加强金融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降低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与成本。二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民资参与混改可以通过进入董事会的方式获得发言权。三是强化市场机制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约束,既要让混改有足够吸引力,不至于“食之无味”,又要避免利益输送与国有资产流失。此外,对于那些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还需要保证改制后的企业能够按照合理的价格提供充足的公共品,不能因混改令公共利益承受损失。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下阶段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民资在其中承担的分量,则是改革的试金石。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重庆国资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企和外资唱主角,当地民资缺位,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混改在吸引民资进入方面应该下更多的功夫,民资在改革中承担的分量,可被视为改革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