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时隔一年,李克强总理再次到泰国,在曼谷会见泰国总理巴育。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泰两国“大米换高铁”的合作重新开启。
去年10月,李克强出访泰国期间,与时任泰国总理的英拉共同见证了《中泰两国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启动“大米换高铁”合作。不过,由于为泰国政局变化,这一合作计划一度被搁置起来。
“好事多磨”。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这件对于中泰两国“双赢的好事”终于开始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而且,这次签署的备忘录,不仅是“大米换高铁”合作的重启,而且合作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升级:拟建的中泰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和南部港口马普达普,总长度由去年商定的300公里增加到800多公里,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
在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中,高铁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高铁建设突飞猛进,高铁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高铁无疑可以发挥“排头兵”、“突击队”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泰“大米换高铁”合作的达成,释放出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米换高铁”是国际合作共赢的典范
中泰铁路合作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互通有无,加强经贸关系。泰国的铁路设施十分落后。资料显示,泰国目前使用的铁轨大部分建于100多年前,车厢设施陈旧,安全性差,200公里路程要跑5个多小时。与中国合作的铁路建成后,火车时速将从现在的50公里提升至160—180公里。显然,泰国铁路的水准将有一个质的提升,实际上是在促成泰国铁路现代化,再造了泰国经济大动脉。同时,作为农业大国,“大米换高铁”合作意味着泰国的大米和橡胶等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将成倍数增长,从此有了一个稳定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而且可以减轻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震荡。
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李克强说,中国正在由一个主要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转而成为一个向世界提供先进装备的大基地、容纳世界优质产品的大市场。希望中泰双方抓紧开展中泰铁路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为项目尽早开工奠定良好基础。巴育则称赞说,同中国开展铁路和农产品合作对泰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及发展。泰方将与中方密切配合,尽快落实好相关合作协议。可以说,中泰铁路建设,有利于提升泰国和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互联互通,更好实现物畅其流,更好便利人员往来。
“大米换高铁”模式的示范意义重大
对中国而言,这条铁路的建设战略意义重大。经过近年来的艰辛探索,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无以比拟的比较优势,中国高铁技术获得了国际肯定,中泰铁路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800多公里的铁路将是中国在中南半岛修建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有利于扩大“中国标准”的出口和影响力。有了“大米换高铁”的成功示范,中国高铁“走出去”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高铁的“走出去”将会进一步提速。
“大米换高铁”是一种模式,相信还会有其他的高铁合作模式,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进程中被探索出来。中泰铁路合作对于中国在东南亚推进铁路合作项目有示范和先导作用,有助于中国高铁在东南亚推广。
“大米换高铁”开拓“一路一带”的战略空间
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路一带”战略思路,是中国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进程的大战略、大手笔。铁路合作、交通合作,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大米换高铁”将进一步开拓“一路一带”的战略空间,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从地缘格局看,如果泰国新建的铁路能与老挝即将建造的高铁相连,中国人流、物流就可以从云南经老挝直达泰国中南部,极大地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也彰显中国实力和区域影响力。高铁技术实现由国内到国际的延伸,是“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具体体现。高铁作为中国技术、中国制造的象征,有助于发挥其“使者”的作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既能让中国拓展更大的市场,又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在互利合作中实现双赢和多赢。
“大米换高铁”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产能过剩近年来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离开巨大的压力。中国过剩的产能,虽然在中国属于“过剩”,但不等于其他国家也过剩;“过剩”了,也不等于不先进。实际上,中国先进装备“走出去”不仅可以使富余产能得到充分利用,也有助于中国制造实现升级。
中泰铁路合作有利于消化国内相对过剩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李克强总理不遗余力推介中国的高铁技术,寻求国际合作空间,其目的就是让中国的高铁在“走出去”后,既能消化国内相对过剩的产能,又能像欧美的飞机一样,在高铁领域打上中国鲜明的国家烙印,让中国的的高铁技术为世界所用。中国铁路技术和装备接受国际市场考验,有利于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中国制造”质量,提升中国装备的国际竞争力。
中泰铁路合作走出一小步,中国高铁“走出去”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