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央行黄金增持公投的真相

早在25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就已经认识到了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很多人提醒,黄金不是信用,任何金属和纸币都不是信用,那么信用什么?

信用首先是一个时间的观念,比如一个人有信用,那是历史积累的,没有时间,就不存在信用的说法,积累的越久信用度就越高,所以,信用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具有动词和时间的含义。我认为东方人没有深刻地认识这一点,觉得我掌握了权力就拥有了信用,这是错误的。西方人对信用本质的认识更深刻,比如在中世纪的时期,英国不断进行货币重铸,因为他们清楚,信用需要时间积累。一个社会,信用的地位和宗教有关,如果一个社会价值观明确,宗教信仰执着,信用的基础就牢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信仰,没有价值观,自然就没有信用,是钱本位和土地本位,等级之分严重。

其次,信用必须具有牢固性。一张纸张,我说它具有信用,是不成立的,点着就成灰。牢固的信用必须能抵抗时间带来的各种打击,比如战争、自然灾害、国家的兴亡等等,现在的数字货币,就难以具有这种品质,比如:如果根服务器被炸毁,这些数字货币就瞎了。

第三,信用必须具有普适性。一个人一个集体承认的信用是低级别的,只有全体承认才是货币的信用,至少要绝大多数人,这是货币的基本原则——群体公认。

人类社会一直使用金银作为信用的载体,有几个原因:第一,这是全球几乎所有民众都认可的信用化身。无论你是城市人还是乡村的老农,它都会承认,这种普适性没有任何其它东西可以比拟,比如:我们知道铂、铑、钯都是贵重金属,也具有甚至超过黄金的稳定性,甚至比黄金更贵,但是,你问问马路上(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随意一个人,它是相信黄金还是铂铑钯?这种普适性是任何其他金属不可比拟的。因为黄金有三千多年的信用积累,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你用一点黄金和农民可以换一筐红薯,你用铂铑钯到乡村去换换试试?估计没人和你换,很可能以为你是骗子。任何一种信用的载体离不开普适性,你说你的东西好(对货币来说),即便真的好,没用。第二,黄金的属性已经通过数千年历史的积累,经受住了任何战争、灾害的冲击,人们确信它可以抵抗时间的冲击。今天的数字货币更加方便快捷,具有优势,可是,你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用这种货币生活吗?估计做不到,所有的人们都认为这种货币可以抵抗时间的冲击吗?能抵抗战争、自然灾害的冲击吗?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第三,作为货币,一定要拥有稀缺性,比如泥土就不能成为货币;但是,又不能过于稀缺,稀有金属很多比黄金贵多了,也更稀缺,但不适宜作为货币。开采成本不能过高,如果过高也不能成为货币。

人类社会早已经认识了货币的信用本质。但是,信用的载体换来换去,宋朝的钱引、明朝的宝钞使用纸本位,结果很快被淘汰;今日的信用货币使用的是法律,法律是人制定的,也存在很大的隐患。这些实验证明,他们的信用都是不牢固的。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种信用载体可以取代黄金,这是黄金的历史积淀、普适性、可以抵抗历史上的任何事件的冲击等因素决定的。。

为什么群体公认的信用如此重要?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社会的集体行为取向。当使用群体公认的黄金作为货币信用载体时,全社会都清楚在货币上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只能去努力劳动或发明创造来进行财富的积累,全体公认”炒“是行不通的,这就会带来技术进步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只有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才会带来国家的繁荣。

瑞士央行的黄金增持公投,说明他们认识到了信用的真相(或者说原本就清楚),到今天为止,任何其他信用载体都不如黄金,更无法取代黄金。而且瑞士央行更清楚地表明,他们不用”炒“字来发展经济,他们用效率来发展经济。

瑞士虽然是个小国,但瑞士央行的地位在世界上可以排在前五位,这些前几位的央行理念是相通的,瑞士央行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金银终会回来,但是,是在西方,因为他们的哲学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发展经济也更倚重效率,信用越坚实,对他们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强大,到现在为止,没有其它任何信用载体可以超过金银;在东方不会回来,因为东方相信暴力,相信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相信管制,即便偶尔回来,也不要相信,因为那是金圆券。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mingbo/04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