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份,受台风“碧利斯”的侵袭,广东、湖南、福建、浙江等地部分地区水灾泛滥,广大受灾人民真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境地当中。
2006年,受房价上涨过万的袭击,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受“灾”严重,广大人民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境地当中。
生活在大城市的我,这里不是我的家乡。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中的老头子和老妈子,儿子不孝,不能回家陪伴两位老人家。自从新闻报道洪水灾情以来,我每日每夜都茶不思、饭不想,真的想立刻回到老家看看家中的状况,所幸我的老家住在市区里,这些年来,年年都会听到家乡受灾的消息,但是家中一直平安,让我颇为放心。因为洪水经常“光顾”家乡以及周遍地区,所以家乡一直被扣着“贫穷”的帽子,财富都让水冲跑,何来富裕可言?
今天我看到楼下的物业管理处设立了“情系灾区”的捐款箱,我丝毫没有忧郁的将身上的钱投了进去,虽然不算太多,但是也算是对受灾的地区的一点“微薄之力”吧。“洪水无情、人有情。”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是受到洪水灾害的地区都会受到全国八方的支援和救助。看着洪水无情的肆无忌惮的泛滥,看着受灾区地区的人们所受的痛苦,我们这些生活还算过得去的人们纷纷解囊,送食物,捐款,提供住处……,是啊!在这方面,中国人明显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善良的、人情味十足的一面。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洪水是无情的,但是中国人相信:“只要有一颗滚烫的爱心必将撒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中国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的房价都在上涨,直到今年,房价首次爆发了最严重的一次“灾难”,深圳、北京、上海等几座大城市饱受了一次毁灭性的“房灾”,问题出在买不起房了,买不到房了。头几年中国的部分地区遭遇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当时很多的人无家可归。今年出现了一次有似60年的房灾。
1998年,国家停止货币分房,老百姓成了支撑房市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变了,不少老百姓开始考虑改善住房条件了;地方政府搞形象工程,搞市政建设,拆迁量大了,不得不买房的人多了。政府开始对土地进行了拍卖的方式,房地产商在通过竞标的方式获得了土地后,大肆建造豪宅、别墅,市场上本来就缺少老百姓需求的住房结构,而炒房者明目张胆的进行炒房,房价一度被拉高数倍,普通的大户型的住宅价格都涨一万多一平米,这样的价格相当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年收入的总和。
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真正的房灾没有见过,房产投资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90年代初的那场房灾受害的是一些国企机构,真正受害的是国家,这次的这一次情况不同了,受害者转换成了老百姓,炒的东西也不是写字楼、宾馆、地皮,而是住宅。用的钱不但有贷款,还有老百姓辛辛苦苦的积蓄,更有退休工人一辈子攒下的血汗钱。房价问题有如“洪水”问题,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银行利率调整,国家调控开始了,由于担心灾后的经济萧条问题,国家措施是温和的、媒体的报道是温和的、政府官员讲话是温和的。“洪水”未退,新的洪峰随时会到来,这个时候,不知是谁喊出了,既然开发商不给建“微利房”,那么老百姓自己捐款盖房。
搞经济建设,加速城市改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眼下,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态势,让人民看不到“幸福生活”在哪里?不少好事之人喊出了市民自己集资盖房,降低房价,使自己提早进入改善居住条件的行列,这种想法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成功率是多少呢?
盖房子涉及到土地的地段和价格,特别是拿土地还要与发展商竞争招标,一句话,钱的实力不够。如果政府和人民一起合资盖房呢?政府出一部分钱和出地,人民自己集资一部分钱合和盖房,这种设想也许很幼稚,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买房的成本就远远比买开发商的房子便宜的多了。
洪水过后,善后的是政府,那些受了灾的没有房住的人们要靠政府解决住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因为买不起房的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来说,政府又该如何解决呢?但是,如果设想全国人民一人捐一元钱,就有13亿的资金用于盖房,建好的房低价卖给需要住房的人,获得的收益再继续盖,长持以久下去,全国人民的住房问题将被慢慢解决,“百年不遇”的洪水侵袭过后的家园,重新建设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房价侵袭过后的房地产也需要时间去恢复。捐助建房,合资建房,政府投资建微利房,集资自建房这些假设如果能成行,那么房价的“洪水”将永不会再出现。
以上只是本人的假设,如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