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这被称为“新措施细致入微调控房地产的系统性政策文件”的15条,首次将调控市场和调动地方政府并重,将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列入了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内容,同时为新政的执行打开了大门。
新政发展到今天,对国家的制度提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对平等竞争的市场制度的安排,严格的消费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公开有效的政府服务制度的安排、统一平等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下人人平等的安排,表明政府正向“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为主导”的转变,政府改革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此番新政,在我们这个特定的时期,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摧枯拉朽,震撼人心。那么,新政的命运究竟如何呢?让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历史吧!
一,历史对新政的演义
清朝末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从衰败中走向富强的历史。而新政在这种发展中一次次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一次次在理想和正义的推动下艰难的前行。不管成功与失败,代表着社会进步力量的新政,都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百日维新----是启蒙更是先导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光绪皇帝颁布了《定国事诏》正式拉开“戊戌变法”的帷幕,谭嗣同由此走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从他担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事宜,到他被押至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砍头,仅仅只有十七天时间!事实上,他本可以效法他人一走了之而不至于死的,可他宁死不走,因为他觉悟到“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我谭嗣同始”!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启蒙教育的先导者,它对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政中指出给人民以言政自由,给人民以言论自由,三是给人民以自立权利,虽然新政只维持短短的百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日维新”。它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是违背当时的清王朝君主专政制度和愚民政策,所以导致最后的失败,但是不能否认双方在民权上大做文章,从意义上来看,百日新政更象是一个启蒙老师,让社会各界懂得做人应有的权利。
改革本身,不管是兴利还是除弊,是破旧还是立新,实质上都是权力、利益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都必须通过政府调整政策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才能得以实现。很难设想,不通过政府政策的调整与贯彻,能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强势禁烟----日落前的光辉
清政府于1906年9月20日颁布了禁烟上谕:“著定限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革除净尽。”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止,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禁烟的章程、法规,并多次严谕各大臣、督抚、将军认真禁烟,使禁烟成为清末新政中卓有成效的一项举措。
由于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对鸦片收入有着很大的经济依赖性,所以,一旦真正推行禁烟,便暴露出与财政问题的矛盾。这时,禁烟与财政的矛盾集中地体现在清政府对于鸦片税收的态度上。面对国际上禁烟大势之所趋,特别是为了借禁烟改善自身政治形象,以消弭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形势,达到苟延残喘的目的,在要钱还是要命的问题上,清政府被迫选择了禁烟保命弃财之途。清政府接受禁烟所造成的财政困难,是知其不可为而不得不为之,是无可奈何之举。
分析一下为什么清政府当时的新政导致了清朝的灭亡,其原因有:1、禁烟导致了烟农和烟商们与清政府的矛盾。2、开征新捐税激化了民众与清政府的矛盾。3、禁烟使各省财政支绌,加剧了地方与中央的离心力。4、禁烟使清朝旧法新政均失去经济支持。5、禁烟削弱了清政府偿付外债及赔款的经济实力,丧失了对列强的经济信用。种种原因使清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政权由山穷水尽到土崩瓦解,直至最终覆亡,就是势在必行,理有固然了。
中山新政----历史的痛惜与沉默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爱国华侨建立的革命团体,第二年在香港设立总会,提出了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纲领。1905年,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发生的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指导思想,它的主要内容是:民权时代、主权在民、民权政体、全民政治、革命程序论、政党政治论、权能区分论、地方自治论、五权宪法论、民权政治的机器。孙中山创建民权主义理论,继承了儒家“天下为公”思想,发扬历代农民运动反封建暴政的精神;吸纳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政治制度,坚持“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形成了中国旧民主革命时期最为完整、先进的民权理论。1924年1月23日提出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第一条即标举“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但是,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政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能接受的,如果要去除这政体,不是光靠民族革命就能成功的。而孙中山的所提倡的三民主义是否能在中国行的通呢?历史已经证明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完全兼容的,当三民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就会演变成社会主义。只不过还没有等三民主义实现的时候,孙中山就被袁世凯赶下了台,民主主义政权在摇篮中被扼杀。
抗日新政----人民的力量为主导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立场,推行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不断丧失民心,无力实现内部的真正统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政治民主化迈进了一大步。1931年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在陕甘宁边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中共七大的《论联合政府》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
各个方面的例子都证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如果要站在反对人民的立场上,那么就是自取灭亡。国民党丧失了民心,所以不能实现内部的真正统一,只有共产党,在团结人民,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思想下,中国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
建国新政----为富强奠定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进入了充分发展完善的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与民主协商政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政治基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才真正行使了中国人权。每个国家都有相对于自己的法律,然而不能指望法律造就一个伟大的民族。而更多的时候是民族形塑了法律而非法律造就了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