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在左右市民购房的意愿

2006年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在疯狂的上涨,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国家针对房地产业进行的一系列宏观调控,在形势还不明了的状况下,大量市民在购房与不购房之间徘徊,有的人需求买房自住,但是又不知道房价会如何变化,所有更多的购房者选择了持币观望。

市民购房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自住,一种是投资。

对于有自住需求的购房者来说,买一套房是一辈子的事情,在选择购房的时候,考虑的也比较多,对户型、配套设施、交通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家庭成员多的自住者的购房意愿是买套比较大的住房,但是由于新政调控后, 100平方米以上户型的自住者在按揭首付就要先付30%,而且随着90平方米的户型的逐渐增多,大户型的住房需求在增多的情况,价格肯定不会便宜,所以户型结构和住房价格直接左右着市民的购房意愿。

而对于有投资意愿的市民来说,由于自己已经有了住房了,但是还有些闲着,放着银行吃利息老觉得不划算,所以想拿出来搞点什么投资,如果在以前,大部分人会选择炒股,而现在肯定都会选择炒楼,买房投资,由于这些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让不少的投资者获益菲浅,很多人没少赚,吃到了甜头了,当然也就对房产投资更加热衷,其中不乏老头、老太太,由于在家里没有事,子女给了钱,做了几年房产投资,也知道看房的时候该看哪些,问哪些,也成了“专家”,退休没工作,到处去看楼,找到合适的就“出手”,不能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从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买大户型的,一般都是支付能力比较强的消费者,而把房贷首付比例提至30%,可能会影响其中相对支付能力不高的普通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其中对于那些初次置业和人口较少的家庭来讲,可能发生需求转向,转而投向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面对贷款率增加和高房价的压力,工薪阶层的年轻人今后可能更多地转向租房市场。

新政后,对投资房产过热的现象,国家也加以调控,首先对银行个人贷款上加以限制,封杀“银行贷款恶意炒房”的行为,由于我们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健全,银行在贷款制度上也比较松,给了投机者有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向银行借取巨额的贷款用于炒房,如“姚康达”之类,他们严重破坏了房地产市场秩序,造成住房紧缺的假象,囤房哄抬房价,通过交易从中获取暴利。国家调控严厉打击了此类行为,恢复房地产的正常买卖交易秩序。

完善与加强征收个人转让住房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这是因为楼市里存在的炒作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房地产的“健康”,这是政府推出的“疗效药”。而且在进行新楼买卖交易时,规范开发商与购房者签订和执行“认购书”,通过从签订认购书到签订预售合同直到最后办理房产证,须为同一个人的做法,从技术上杜绝中途转手的炒卖行为。

投机炒房者大多是比较富裕的人群,有很多不需要靠贷款买房。对于提高房贷首付比例对炒房团的影啊不会太大。炒房团资金雄厚,基本上不用银行的贷款。尽管如此,新政策中对购买住房不足五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的规定,对推动房价上涨因素中的投机性购房还是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大户型豪宅的投资方面。

房地产宏观调控从根本上可以说有效得打击了房地产的过分投机投资的行为,影响到大部分的市民购房意愿。当然谁都希望房价能便宜后再买,但同时也担心房产贬值,自己变成负资产的可能性,所以选择观望,是大多数市民现在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而左右购房者意愿的,是从房价、国家政策、住房结构等等多方面因素而考虑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chafang/2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