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房地产宏观调控以来,对开发商的言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说发展商为了追求暴利,只为富人盖房,大建豪宅、别墅,一时之间,民愤四起,声讨开发商的言论摞起来有山那么高,但是更多的言论是,开发商有地、有房、有钱、有关系,普通老百姓斗不过。
有一种说法是房价上涨速度过快,是因为发展商暗箱操作、违规炒楼,哄抬价格,囤地囤地、破坏市场正常供求关系。虽然说的有点片面,但是以上的做法,不少发展商也干过,绝对不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来诬陷发展商。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很快,这与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大搞城市经济建设有关。房地产投资过快,市场违规操作严重,炒房现象层出不穷,价格飞涨让购房者苦不堪言,地方政府视而不见。终于,中央政府按奈不住了,社会稳定的天平倾斜了,那么中央政府当然得拿出点手段来了。针对房价上涨的情况,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开始了宏观调控,虽然过去几年来,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和战略目的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加强了对发展商的一系列“限制”手段,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以一场“观望”开始。
房地产宏观调控以“住房面积 90平方米以内必须占到总开发量的70%”开始,用“规范房地产资金信托”的“紧箍咒”,明确贷款期限,严禁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开发贷款。对于囤积土地和房源、扰乱市场秩序的开发企业,要严格限制新增房地产贷款。防止开发企业利用拆分项目、滚动开发等手段套取房地产贷款。一系列的房地产新政似乎都对房地产开发商不利,从而有了现在不少人认为大量发展商将被淘汰的言词。
虽然新政已经初见成效,各地的房价都有所下跌,由于近期“观望”严重,开发商看似“如坐针毡”,而现在谈开发商的命运和现在谈买房一样还为时过早,因为发展商并没有完全被逼到“万劫不复”的地步。而新政对一些中小开发商并不会造成太多“伤害”,在有些地方甚至有利于中小型开发商人的发展方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二十多年来看,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暴利的行业,而房地产开发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主要体现在外地开发商数量的增加,让楼市出现了很多陌生的名字。近几年来公布的中国富豪百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也越来越多,虽然有的赚了,有的赔了,国家调控后一批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开发商退出了游戏“圈子”,但是更多的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又接二连三的涌入进来。这恐怕与房地产存在高额利润的“诱惑”是分不开的,而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后,一些大的发展商发展的越来越快,势力也越来越大,形成了房地产的“品牌”形象,大量收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并大量收购全国各地的土地。
近年来,别墅、豪宅的开发量集聚爆增,市场上适用与中低收入的购房者的住房是越来越少,买房难的问题被暴露出来,新政开始为更多的中低收入的购房者考虑,从而做出了“90平方米占70%”来限制开发商的投资方向,将从大户型住宅转向中小户型,一些早期投入,开发别墅的中小发展商,由于拥有资金,从开发“高端住宅”转向“90平方米”,只不过是降低了投资成本,少获得一些利润而已,对发展商的命运不会起太大“作用”。
新政的一切手段只是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从而达到让更多的中低收入的人群能实现买房为目的,而不是针对开发商,要将他们“赶尽杀绝”,对开发商进行“一刀切”的办法太笨,应该是从手段上利用、规范、引导开发商,让他们为普通老百姓多盖房,而不要为了暴利,昧着良心剥削购房者的“血汗钱”,多些责任与良知,少一些追求“暴利”的心态。
开发商的数量还在增加,竞争也必然会导致一些违规,实力差的小开发商被淘汰,但是大部分的开发商面对的是更大的“契机”,为老百姓盖房既能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新政才不过刚刚开始,针对发展商的具体政策还没有,所以,现在谈发展商的命运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