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人,在压抑中挣扎,挣扎到想自杀;压抑着自己的喜好、决定和愿望‘压抑情感表达、特别是愤怒;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在挣扎中呻吟,最后在寂寞的呻吟中死中,这类人得了抑郁症,不是天生的“遗传”,而是后天的“养成”,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他们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被生活所逼出来“喘息声”,这就是“房奴”之怨的生动形态。
《圣经》里写道:“你知道了真理,你就自由了!”
一位作家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道:“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这个世上!”
收到一条无聊的短信:“哥们,你爱一个人就送她一套房,你想害一个人也送他一套房!”
人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上,人活着在世上却戴着一张“假面”。幸福不幸福不是自己说得算的,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看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家几口为了一个住的地方把房子改了又改了,地道的北京爷们,京城人够聪明,人家兴自己盖房,北京的四合院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人家没有贷款去买房,所以人家过着幸福的生活,生活苦点也乐在其中。
大楼大厦平地起,现在讲科技兴国,盖个楼总想着往高的盖,材料想着往“名牌”的用,也不管人家买不买得起,因为盖楼的人想的是:“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总有些富的吧!”运气不错,装潢很好,租金不便宜,管理费用也得交,上门的客户还不少,不禁感叹:“现在的富人真多啊!”
买了房就幸福吗?
有人说小白领是幸福的,他们工资每月都能保持在中等水平,工作自由,思想开放,每月的收入足够支付大量的支出费用,还有多的“存款”,吃喝玩乐样样行,你不眼红?可是真正又有多少白领买得了房呢?又有多少买了房的白领能真的活得如此潇洒。潇洒需要本钱,也需要付出代价。
在过去,谁多生子女谁就是光荣妈妈;谁买房多谁就是为国家分忧的功臣。用明天的钱来消费今天,买不买得起房,不看你有多少钱,而是看能不能借到钱去买。一些人用好听的话把另一群人给“忽悠”了。买了房就一定幸福吗?自己说了不算,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买房幸福了!终于告别了租房的时代,终于和搬家说拜拜了,想起一次次的搬家,每次都筋疲力尽、愁肠百结,痛苦的滋味不言而喻。“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买房了啦,买房啦,我终于不用再搬家。我今天付了首期、我明天搞装修。我贷款按揭名牌家具和电脑啊,能贷款多少就贷多少一直还到老,哎还款的滋味耳实在难熬谁还谁知道啊!——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嘛?
买了房子是“房奴”,不买房子是“流浪族”。向东不是,向西也不是,究竟该怎么办?中国第一批房奴要追溯到90年代末,20世纪初,最先试水的是IT界人士,网络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大批IT白领产生了,月薪过万的收入让年轻人买房成为一种“流行时尚”。随着网络泡沫破碎,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受到房贷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要说现在的一些“房奴”,小日子过的不错,每天还有闲功夫陪对象逛街、散步。这只叫近况不错!不用像超女一样上“PK台”,但是只要是打一天工,就会存在竞争的一天,谁也没有未自己的未来买保险,即不是公务员,又不是大老板,一个普通工作岗位的白领,每天都存在“忧患意识”,没有危机感是不可能的,谁让咱生在中国呢?每天失业的人那么多,谁能不担心自己会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呢?房奴真幸福吗?
开个玩笑自己不笑,别人笑,这叫冷笑话。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但是听的人却捧腹大笑,这个笑话就真的无趣吗?挣5000的房奴说没有挣2000的房奴幸福,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也没有人傻到这种地步来比较,挣5000的“房奴”一定没有挣2000的“非房奴”来的幸福是不争的事实。幸福不是装的,幸福不幸福,自己的心才明白。
“我中奖了,发财了,我真幸福!”这是被天下掉“馅饼”砸到的人幸福宣言——意想不到。
“我结婚了,找了个好归宿,我真幸福!”这是成家的一份喜悦—爱情无价。
“我高中了,上名牌大学了,我真幸福!”这是勤学苦练的学子们感慨的肺腑之言—来之不易。
“我买房了,每个月要勒着裤带过日子,我真幸福”这句话怕是没人说的出来吧?
意外是幸福、成功是幸福、爱情是幸福、房奴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