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看到“方天画戟”这四个字,想必大多数人都已经猜到,此番人物描写指的是吕布。不错,这确实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吕布的形象描写。
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作为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军,吕布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一位传奇人物,也是其中的一大主人公。在徐州风云与虎步江淮等诸多战役中,吕布大显神威,众多将士听闻吕布前来个个都闻风丧胆,吕布的武功了得,其装备也十分精良,著有“千里马”赤兔,还有就是他那杆兵器——方天画戟了。
01
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兵器库中,包括了刀枪剑戟等等,形容一个人兵器使得非常好,可以说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古代的兵器却远远不止十八种,十八般只是一种总称,形容十分之多。随着历史的发展,兵器发生了“结合”,譬如,将“戈”与“矛”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戟”。“戟”从外观上就能看出,它可以进行刺击,也可以进行勾啄,具有多种功能。
“戟”这种兵器并不是“一出道即巅峰”,它也经过了先人诸多的改良,“戟”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却并不投入战争,而主要作为一种仪仗兵器,后来,随着诸多兵器的淘汰,直至春秋战国时期,“戟”才被广泛运用于实战中。
此时的“戟”与进化后的“戟”实则存在着许多差异,并且实战性能也并不是十分理想。到了西汉时期,“戟”已经完全地摆脱了原来“戈”的影子,成为了兼具较广杀伤范围与轻便的利器。与此同时,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成熟,铁器时代走上了时代的舞台,它取代了传统的青铜器,到了秦汉时期,铁制的“戟”已经被大规模地投入于战争当中。
至于吕布所使用的“方天画戟”,一方面,它延续了传统兵器“戟” 能刺能勾的多种功能,另一方面,与普通的“戟”不同,吕布的方天画戟非常重。在《三国演义》中交代了方天画戟长达3米之多,十分沉重,这就要求使用者拥有很大的臂力,因此,吕布能够灵活地使用方天画戟,这也衬托出了他天生神力,武功不凡。
02
《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了吕布与“戟”的奇妙缘分,如著名的事件“辕门射戟”。公元196年,袁术派重兵讨伐刘备,刘备大惊失色,只得转向吕布请求支援,吕布心思缜密,猜想袁术下一个对付的正是自己,于是答应出兵支援。
在抵达辕门后,吕布就双方剑拔弩张的局势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便是在辕门前立一支戟,倘若吕布射中了戟,双方就退兵。
袁术以为吕布百米之外肯定射不中,便同意了。但是,吕布最终射中了那支戟,袁术只得遵守诺言退兵。就这样,吕布利用自己精湛的射箭技术与一支戟化解了一场危机。
然而,在吕布之后,似乎却少有人再用这种兵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唐朝时期,朝廷针对官员的职位大小和地位,为他们分配了“门戟”,而三品以上的官员要在官府门口排一列戟,用以仪仗。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吕布所使用的兵器“戟”就多被用以装饰,成为了一件物件,而不是兵器。
由于戟的使用已不再广泛,后来甚至不再投入战争使用,生产兵器“戟”的相关部门也就对其质量没有作严格的要求,制戟所用的材料也从铁换成了木头,人们在戟的杆子上涂上一层红色油漆,看上去更为美观。
戟不如从前那般钢硬,自然也就无人再拿它作战。更何况,戟演变成一种装饰品之后,再拿它当武器使用,可想而知会有所不妥,古代的兵器库中兵器千千万,也没有必要对戟过分“热衷”,或许只有《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才是“戟”的忠实粉丝罢了。
结语
在许多小说作品中,人物往往以一种特殊的物件或者身份替代,如《水浒传》中的“花和尚”、“流星锤”等等,又如提及“方天画戟”,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吕布。其实,在文学上这是一种表现手法,作者通过这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从而让读者印象更为深刻,这种艺术创作手法至今仍然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