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美国作为欧亚大陆的生产基地出现了超级繁荣,但一战结束之后美国立即就回归了孤立主义,这意味着与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活动开始收缩。贸易收缩导致美国经济的需求端收缩,这就出现了资源和债务的严重错配,引发了1920年-1921年的经济危机,危机之后美联储立即启动印钞放水,在需求端无法有效改善的情形下,印钞放水就只能吹大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就有了1929年10月的股市楼市泡沫破裂,进而引发大萧条——大萧条的起源就是美国一战之后的孤立主义政策。
2000年,美国人在同一条沟里跌倒了两次。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让美国经济增速急剧回落,美联储开始印钞放水。在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得到改善的情形下印钞放水,就只能吹起资产价格泡沫,到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爆了次贷危机,所以,美国人认为次贷危机就是大萧条的2.0版本。但今天我们不谈论这件事。
二战时期,欧亚大陆打的热火朝天,美国作为全球的生产基地再次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到战争结束时美国GDP已经占到世界的56%,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的40%以上,生产着世界上绝大部分的汽车和飞机,美国的钢铁产量占到了世界的63.9%,石油产量占到了世界的70%以上,黄金储备更占到了世界的75%。如果美国继续回归孤立主义,立即就会发生资源错配并导致1920-1921年一样的经济危机和新的大萧条。
此时的美国已经无法回归孤立主义,必须实施全球主义。
但仅仅实行全球主义还不行,经过大战之后欧亚大陆已经被打成一片废墟,各国的购买力极度虚弱,此时美国只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加大对欧洲国家的援助力度,这就是进行美元输出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马歇尔计划。
当五十年代欧洲的重建基本完成之后,欧洲和日本不仅可以自给,甚至还可以出口,此时美国又面临产能问题,这就是六十年代肯尼迪总统的“新边疆”计划和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总结起来这两个计划的核心就是一个,加强美国方方面面的建设,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目的是与自己的产能相匹配,这就需要大量的钱,这些钱只能来自财政透支和美联储的印钞机,这也是廉价美元政策。
也就是说,战后的五六十年代美国必须加速印钞实行廉价美元政策,这就是凯恩斯主义。
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实行金本位,其它国家以美元背书来发行非美货币。可当美国在战后持续实行超发美元、即实行廉价美元政策之后,美元的信用度就会不断下降,非美国家就会抛售美元从美国财政部手中兑换黄金,这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流失。随着黄金遭到持续的挤兑,金价就会脱离1盎司35美元的约束开始上涨,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这就是第一次美元危机并导致道指暴跌和经济衰退。
然后在1968年又出现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和经济衰退。
这当然都是美元的金本位已经无法维持的现象,最终,在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脱离金本位,美元正式违约。
虽然美元正式违约,但违约过程却无法在瞬间完成,这需要美元持续贬值以释放贬值压力。美元持续贬值就会导致通胀恶化,而通胀恶化又会积累新的货币贬值要素,最终就导致了十年的滞胀,让七十年代的金价上涨了24倍。
所以,是战后美国持续的廉价美元政策积累了美元的贬值压力,而这些政策在当时看来又势在必行,最终推动金价在整个七十年代的剧烈上涨。
加印钞票就是放纵人类欲望的过程,而黄金在七十年代的暴涨就是高潮。
1973年美国开始建立石油美元,在七十年代滞胀结束之后,石油美元开始稳定运行。
石油美元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战后美元使用金本位,非美国家依托美元储备发行非美货币,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元处于全球货币的中心位置,依托的就是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黄金是美元发行的保证金。但随着美国长期使用廉价货币政策,黄金保证金就不断流失,最终导致美元的金本位解体。
石油美元建立之后,美债开始成为美元发行的主要保证金,由于美债收益率可以对美元纸币的贬值给予合理的补偿,让美债持有人的购买力不会遭受损失,美债就可以起到黄金的职能,可以将美债简称软黄金。70年代美国政府的负债率还不到40%,距离80%的警戒线还有很大的空间,这意味着美元具有很大的扩张空间,让美联储再次打开了印钞的阀门,但又不会导致美元贬值,这就解决了金本位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让人类可以再次放纵自己的欲望。
事实也是如此。
在1980年至2008年的28年间,美国政府的负债率从32.6%上升至67.5%,政府负债率低于80%是十分安全的,在此期间美国经济规模不断上升,两者共同推动美债规模的扩张,也就支撑了美元的扩张。虽然这一时期遭遇了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但石油美元支撑了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这是一种理想境界。
凯恩斯主义是当代主流的经济理论,各国政府甚至将凯恩斯主义当成经济圣经来膜拜。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政策,意味着必须开动印钞机,但印钞机开动之后就会带来通胀问题,这就是烦恼所在。
但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在满足自身的需求之后,过剩的美元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了境外,也就将通胀输送到了境外,即便这些国家将自己得到的美元储备再投资到美国的金融领域,带来的也是金融资产的繁荣,并不会直接刺激美国本土的通胀,也就解决了印钞与通胀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1981年金价均值是每盎司459美元,2008年是每盎司872美元,27年间的涨幅只有90%,复合增长率只有2.4%,就是这一时期温和通胀的写照。
这种资本充足、低通胀环境支撑了美国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黄金时代,带来了航空航天、海洋经济、自动化、电子工业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代价是随着一般制造业不断外迁让铁锈带开始形成,这种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亚太大国加入世贸之后急剧恶化。
美国人将大印钞票、低通胀的环境成功延续到了次贷危机之后。
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的负债率迅速上升到100%以上,这原本已经是危机水平,意味着美联储的印钞权已经严重透支,但由于美国在楼市泡沫破裂之后进入去杠杆时期,再加上全球化达到顶峰,这就导致美元零利率的出现,而零利率之下政府的债务成本降低到极低水平,这就让100%的负债率也显得并不那么危险,让美国经济成功延续了大印钞、低通胀模式。在这期间国际金价先是剧烈上冲,均价从2008年的每盎司872美元上冲至2011年的1573美元,涨幅是701美元,2012年之后又开始暴跌,均价从2011年的每盎司1573美元跌至2015年的1158美元,跌幅是415美元,抹去了59%的涨幅。
从理论上来说,当美债取代黄金,构建了债本位的石油美元之后,美国政府负债率80%就是美元扩张的天花板,一旦突破这个天花板就是货币超发并引发美元危机,源于美债的信用开始下降。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政府负债率已经超过100%,美元就进入了严重超发状态,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又迅速突破了120%,美元已经进入极度超发状态。
到了特朗普在2017年上台之后,基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外流,基于美国政府的债务难以为继,最终在2018年打响了关税战。
对它国产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对外自然是阻击进口,对内就是推动供给端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美元贬值,这可以看做是债本位的石油美元时代第一次美元危机。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将这次美元危机与1960年金本位时期的第一次美元危机相对应。
但2018年打响第一轮关税战之后,美国政府债务恶化的情形并未改变甚至还在继续恶化,美国的经济结构也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变,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未明显改变,这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新的、债本位时代的美元危机。
美元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1971年8月金本位解体那样的正式违约?让我们拭目以待,也非常值得期待,这很可能是人类又一次纵欲的高潮。
在战后短短七十多年间美国就建立了两种货币发行方式:第一次是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金本位美元,但美国人控制不住超发美元的冲动,最终金本位美元只持续了27年就宣告解体;第二次是从1973年启动的债本位美元,当时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只有34.5%,美债至少还有80%-34.5%=45.5%的扩张空间,这也是美元的扩张空间,但仅仅36年之后就被美国人的印钞冲动填满了这个空间,到2009年美国政府的负债率已经达到了82.1%,目前更已经高达123%,2018年美国通过关税战来主动贬值美元,这是债本位美元从顶峰滑落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