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说了这样一句话,“华尔街时代结束了”,这是个人最近几年听到的最有预见力的一句话。
现在是债务危的机时代,相信多数人都已经开始接受这个观点。日本央行从2016年底开始通过实行收益率曲线政策干涉国债收益率,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持续挥舞关税大刀,拜登政府不断切断与主要国家的科技产业链,等等,所有这些事件的源头都是债务不堪重负。
我过去经常说,债务危机是表象,深层问题是货币危机和社会危机,这句话又从何而来?
今天还是以美国的情形来做具体说明。其它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都已经远超60%这个安全线,一旦利率正常化的进程继续前行,都会陷入美国一样的境地,大家都是彼此彼此,毫无差异。
下面是美国政府负债率、美国基准利率、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走势图。
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性条件是:全球地缘政治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全球化的基石,也是一超独大的结果,当美国的债务危机持续加剧、一超不在之后,全球陆地和海洋矛盾就会不断爆发,全球运输体系就会被撕裂,当爆发战争之时商品也无法通过边界,等等,全球化的基石就会破碎;信用可以稳定地流通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中,美元的持续输出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承担的就是这个作用;全球关税渐趋统一,贸易壁垒不断清除;然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价值关与经贸永远都是不可分割的,全球化是基于自由贸易的原则之上,而自由贸易是普屎价值的外在表现,这意味着全球需要接受自由贸易精神和普屎价值,等等。
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显然,美国在本次全球化中承担的是核心作用,当美国因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和债务危机不断加剧之后,全球化就必须解体。
全球化是全球统一大市场不断扩张的过程,是纸币投资收益率不断上升的过程,这让纸币的信用可以保持稳定,各国在财政投入中聚焦经济发展,再加上经济发展速度快,财政收入就可以快速增长,各主要国家就有能力维持财政收支平衡,让纸币的信用更加稳定。当全球化开始解体之后,全球统一大市场和全球产业链就会被不断割裂,纸币的资本投资收益率不断下降;主要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之后,财政投入就会向地缘政治方向倾斜,让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财政收支平衡就会被破坏,这些因素就让纸币的信用遭到持续的破坏。通胀本质是货币现象,当纸币信用不在之时,通胀就会出现历史性的升势。
上述内容都是毫无争议的。
现在我们问一个深入灵魂的问题,各国央行还有能力通过加息(收缩资产负债表)来打压通胀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美国受到高通胀的困扰,美联储最终通过加息缩表,将基准利率推升到20%以上、将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推升到了15%以上,最终才彻底根除了通胀,美联储之所以可以这样做的基础是当时美国政府的负债率还不到40%,处于安全线以内,完全可以抵御基准利率和国债收益率的暴涨。
现在,如果美联储需要通过加息缩表打压通胀,假设需要将平均国债收益率提升至10%,这是最基础的标准,又会发生什么事?
现在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额是36.5万亿美元,如果平均国债收益率达到10%,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3.65万亿美元。2024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是4.91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政府74%的财政收入都要用于偿还债务利息,美国政府就直接破产了。
要警惕的是,未来的债务危机或通胀危机局面会比上世纪七十年代还要严峻,源于全球化解体是至少百年一遇的全球性大事件,远非正常的经济波动可比。
也就是说,美联储已经丧失了通过正常的加息缩表打压通胀的能力。
未来各国只能采取两个办法:
第一,由央行干涉国债收益率,类似日本央行的行为。
2016年底日本央行开始干涉国债收益率,即通过央行购买国债来压制国债收益率,目的当然是为了减轻政府的债务负担,这项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天。日本的通胀从2022年开始起步,到2023年日本需要加息。此时,就出现了以下情形:首先,加息的脚步如蜗牛,源于加息会推动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以日本政府高达260%的负债率,蜗牛一样的加息都会导致政府债务负担的急剧上升,当加息幅度远远落后于通胀之时就无法真正抑制通胀;其次,一边提升利率一边却通过购买国债释放基础货币,这是一种“伪”加息,对通胀的抑制作用几乎微乎其微。这就出现了下面的图形,日本的通胀无法有效回落。
下图是日本通胀走势图。
下图是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走势图。
结论就是,央行一旦干涉国债收益率,就根本无力控制通胀,而通胀的持续发展就让纸币的信用加速下降。
这也就是过去十年阿根廷爆发恶性通胀之源,阿根廷央行一边加息一边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最终的结局只能导致通胀失控。
下图是阿根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走势和通胀走势,两者几乎完全吻合,相反却几乎与利率无关。
第二,万般无奈之下,各国有通过行政手段控制物价,这是纸币信用崩溃的一种方式。源于控制物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配给制度,意味着只有少数的纸币可以实现购买力,更多的纸币无法完成购买过程,这种贬值的方式比第一种更为严峻、迅速,而且会导致社会的快速贫困化。上世纪三十至八十年代的老大哥可以作证,在老大哥七十年的历史上换币十来次,这是老大哥的典型特征,这是纸币不断废纸化的过程。
结论就是无论由央行干涉国债收益率,还是由政府控制物价,最终都会导致纸币的废纸化,这是债务危机的唯一结果。
然后,就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我在2017年建群的时候和朋友们说,从那时开始一定要建立自己独到的、垄断的权力。而回归体制内就业也是实现垄断权力的方式之一(如松:要想找老婆,赶紧去......),虽然有些朋友不喜欢这种方式,这可以理解,但这确实就是中国人的生存法则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回避。当自己拥独到的垄断权力之时,在纸币废纸化之时,自己就有为自己的劳动或服务选择支付方式的选择权,既可以与雇主平等讲价,也可以自主选择报酬的支付方式。按照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纸币给所有商品和服务来标价,未来就是独到垄断权力的牛市时期,这是独一无二的火红牛市。
这也是一直劝朋友们买点金银实物的原因,因为他们代表的是稳定的购买力。
祝大家好运。
第二,当纸币信用加速流失之时,那些真正可以创造现金流的企业就不愿意到华尔街融资,因为银行账户上的纸币信用会快速流失,而那些一般的企业又根本无法承受5%以上的融资成本。总结起来就是说,华尔街是经营美元信用的地方,当美联储没能力控制通胀、美元信用加速流失之时,这就是美元信用萎缩,属于华尔街的时代就过去了,这是贝森特那句话的真实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