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低通胀横扫全球主要经济体,然而德国人仍然无动于衷。在欧洲央行决定是否实施QE应对欧元区的通缩风险之际,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再次表示反对。如果回顾德国的通胀史,也许就会明白德国为何反对“印钞”刺激经济:
1838年,《德累斯顿铸币协议》签署,德国北部货币泰勒和南部货币基尔德并存,同时存在竞争关系,德成员国需在两者之间选择其一。
1857、1866年,由于缺乏统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银行业进入无序状态,各种各样的货币和银行票据被发行,引发了金融恐慌。
1870-1871年,普法战争。
1873年,《铸币法案》建立了马克,价值与黄金挂钩,成为货币投机的对象。
1876年,德意志帝国银行成立(德国第一中央银行)
1870s-1880s年代,为控制物价水平,古典金本位在国际上被广泛地采用。
二十世纪初,一系列银行出现挤兑、危机。
1914-1923年,魏玛共和国经历了极度恶性通货膨胀(2,000,000,000%):一战积累的巨额债务和战争赔款致使马克大幅贬值,德国主要工业全线停产,尤其是在煤钢主产区鲁尔地区被法国占领后,德国金融业陷入了恐慌,经济陷入了崩溃。1923年11月推出的地租马克 (Rentenmark) 终于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
1929-1932年,从美国输入了通缩:随着美联储加息抑制股市投机活动,德国资本流入减少,为了偿还一战赔款,德国必须实现贸易顺差;马克必须贬值以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1931年,银行业危机,受累于:奥地利和匈牙利银行业危机,法国不愿意让德国延迟一年支付战争赔款,美国总统胡佛提议的赔款延期偿付计划让人担心德国可能无法维持金本位,以及德国无法从其他央行筹款。
1930年代中叶,德国实施了资本管制;希特勒于1936年颁布了冻结物价的法令。
1939-1945年,靠印钞发动二战
1946-1947年,盟军维持了物价管制,抑制了德国通胀,却造成了物资稀缺。
1948年,结束物价管制,采用国家马克。
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
1998-1999年,欧洲央行建立,欧元启动。
2014-2015年,高盛预计,德国低通胀延续。(转自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