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油价暴跌加上西方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危机一步步加剧。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已经贬值了近45%;俄罗斯外汇储备现已降至4160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将不复存在;俄罗斯官员表示,如果明年油价维持在60美元一桶的水平,俄罗斯经济可能会收缩5%;俄罗斯央行预计,今年俄罗斯的外流资本会达到约1300亿美元,明年会达到1200亿美元。
尽管引发这次石油价格下跌的因素错综复杂,但长期来看,油价走弱并非偶然事件。这背后的根本因素是石油资源其实越来越丰富,而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面临枯竭。如图1,如果没有新的储量发现,按当前开采速度,石油会在54年后枯竭,但这个数字在1980年是32年(英国石油公司,2012)。虽然石油开采量在不断增加,但探明储量的增加速度总体上却快于开采的速度。而且,如果石油价格大幅上升,那么如页岩油气、太阳能等替代能源的开发就会加速,反过来又会抑制油价的上升。
图 1 石油探明储量/石油年开采量(1980-2011年)
其实,不仅油价在下跌,铁、金、银、锡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下跌。尽管这种短期的下跌与宏观经济形势各国的货币和财经政策密切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来看,按通胀折算后的全球自然资源的价格趋势几乎都是下降的。相比之下,随着各国工资和收入水平的上涨,人力资源的价格则在不断上升。也就是说,自然资源越来越便宜,人力资源越来越珍贵。这种长期的宏观经济现象也正是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困境。
一方面,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出版的《俄罗斯:复兴之路》报告称,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作为世界资源大国,俄罗斯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
另一方面,俄罗斯又是一个人口穷国。俄罗斯人口密度只有8.5人/平方公里(中国人口密度是141人/平方公里);而且,自从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俄罗斯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态势,人口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下降到2012年的1.43亿。根据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2012年俄罗斯超过半数的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这个比例居世界首位。所以俄罗斯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人口素质,而是人口规模不够,人口密度太小。这反过来甚至可以说,俄罗斯的问题是人均自然资源太多了。
按照中国计划生育理论,一个国家人均自然资源丰富,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然而,为什么作为资源富国的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反而远远比不上德国、英国、日本这些资源穷国呢?而经济发展速度更是远远不如资源丰富程度远为更低的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经济政策、文化和教育水平、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其实是与人口有关的因素。
在中国,有不少人认为经济发展存在资源瓶颈的约束。但在现代经济史中,几乎没有国家由于资源瓶颈而使经济发展受阻。有很多资源贫乏的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包括被认为资源不足因此需要限制生育的中国,都发展得很好。相对来看,却有不少“资源诅咒”的例子,很多欠发达国家,如一些拉美和非洲国家,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但政府腐败无能,人民不思进取,经济发展反倒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这些现象印证了人力资源的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根本性的资源,其重要性其实胜过自然资源。
虽然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也是人口稀少,但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上与欧洲其他国家是一体的,完全纳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所以也能发展得很好;而俄罗斯一方面本国人口不够多,自己的内部经济循环在效率上无法与欧盟相比,另一方面,除了在资源和军工市场外,俄罗斯某种程度上自愿或者非自愿地被排除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之外。如果俄罗斯要完全融入欧盟,就算欧盟愿意接纳,俄罗斯也将在政治、安全上丧失更多的自主性。可以设想,如果俄罗斯有10亿人,那将不会面临这种两难境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本越来越珍贵,自然资源反而相对越来越便宜。作为证据,如图2,自然资源增加值占人类享用财富的比例在过去60年来整体上在持续下降,目前已经不到5%。
图 2 自然资源占人类享用财富的比例(1947-2007年)
注:矿业 = 非石油矿业+石油开采业。因为数据缺乏,1960年前的石油开采业设为0。
这个观察与实际生活经验是相符的。比如一个2000元的手机,里面的铜、铁、硅等值不了多少;一辆价格20万元的轿车,里面的铁和橡胶值多少钱?一套价格500万元的房子,其中的石块、水泥、材料才值多少钱?至于房子所含的地价完全是因为人口在城市集聚所带来的价值。
这些都还是实物。再考虑一下各种服务,比如去医院做一次手术,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去外地进行一次旅游,耗费了多少自然资源?这个比例非常低,它甚至远远低于交易成本。比如,一个手机2000元的最终售价中,交易成本,包括融资、零售等可能有好几百元,者应该远远高于手机所含的自然资源的价值。
正是由于人口聚集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节省,整体上会大于自然资源的价值,所以在一个国家内部,发达地区都是人口集中地,人均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人口稠密地就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如果打破国界的屏障,富裕的国家也会是人口集中地,其人均资源也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为人口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资源。
为什么自然资源占经济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呢?这是因为当资源很稀缺时,价格会升高,升高以后大家就会去找替代资源。如果找不到怎么办?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这个改变对人类是共同的,并不是一个国家来承担。而且,这种改变对后发国家往往还是一个优势。假设石油价格超过200元,那么中国的太阳能,风电就能很好发展起来。
美国的强盛不是因为它的自然资源多,美国并不是靠出卖资源变得富强的。美国的发达体现在科技水平、军事力量和文化软实力上,代表这些势力的是美国人口密集地的企业,它的大学、公司和基础设施。实际上,美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50英里的地区(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2008)。形象地说,即使把美国中部自然资源丰富的80%的土地给挖掉,这对美国的国力也不会带来根本的损失。当然,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国家安全,但用限制生育来消减人口恰恰是在弱化维持国家安全的基础力量。
长期以来,前苏联和俄罗斯都已认识到自身人口不足的弱势。近年更是实施了一系列刺激生育的政策,其中有一个项目叫“母亲基金”,于2007年开始实施,生育第二个以及更多孩子的家庭就可以申请。从2013年起,俄罗斯在人口出生率较低的66个联邦主体地区实施了新的补贴,即生育第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在新生儿满三周岁前,每月还可获得5000至11000卢布不等的补贴。此外,为了让女性在生育后没有后顾之忧,2013年12月国家杜马三读通过法案,确保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获得4年半的产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会获得一定的补助。产假时间算入工龄,女性可以随时要求返回工作岗位。俄罗斯还向多子女家庭免费提供住房用地,并向生育四个或七个子女的家庭分别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和“光荣父母勋章”,以及荣誉证书和10万卢布的资金奖励。
俄罗斯实施的促进人口增长计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俄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1日,俄罗斯的人口数量为1.461亿(含克里米亚半岛的230万人)。俄罗斯在2013年人口实现自然正增长,这是1991年以来的第一次。但由于生育率依然低于更替水平,俄罗斯人口的自然正增长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现在俄罗斯的生育率为1.7左右,仍在大力鼓励生育;而中国的生育率不到1.3,仍在严格限制生育。在中国,有些人支持限制生育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城市太拥挤。其实俄罗斯的例子也能很好地用来反驳这个理由。
俄罗斯总人口从1992到2012年减少了3.8%,但在俄罗斯国内,由于大量外地移民涌入,莫斯科的人口却增加了数百万,绝对和相对增长幅度都在全俄83个地区中排名第一(英国电讯报,2011),导致莫斯科房价飞涨,据俄罗斯《独立报》网站2013年6月4日报道,莫斯科房价飙升,已达到德国首都柏林房价的两倍。而且,莫斯科交通日益恶化,地铁拥挤度超过北京(如果把年客运量除以运营里程的比率作为拥挤指数,那么2013年北京地铁的拥挤指数为6.9百万人次/公里,而莫斯科地铁的拥挤指数为7.66百万人次/公里),梅德韦杰夫总理甚至要乘直升机上班。同时,俄罗斯很多中小城市却在衰败。从2002至2010年,俄罗斯人口下降了约1%,自然下降约1.5%。同期,俄罗斯的人口100万以上、20至100万、20万以下的城市中,人口增长的城市的比例分别为84.6%,50.6%,和39.3%。换言之,绝大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在增长,但大部分小城市的人口却在衰减,位于远东的一些城镇甚至被废弃。
实际上,大幅减少中国的人口并不能缓解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拥挤问题。人口众多的国家会形成更多的规模不同的城市,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在中国,不喜欢北京或上海的人还可以去武汉、西安、沈阳、重庆这些大城市,每个都有几百万人以上,有各种工作机会和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在地广人稀的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外,其他城市都规模偏小,生活单调。如果中国人口下降到几亿,有志向的年轻人更会涌入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百万人口的城市则会萎缩到几十万人,而很多中小城市更会衰败,让人们可选择的城市数量大幅度减少。
在1980年代,苏联总人口略多于美国,虽然科技水平较低,却在军事和政治上可与美国争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的土地和51%的人口。尽管面积依然比美国加欧盟还大,但不到美国一半的人口让俄罗斯国力远逊于美国。除地缘后果外,乌克兰的疏离对俄罗斯伤害最深的还是人口的损失。如果俄罗斯自己能增加相当于乌克兰的4500万人口,那近1.9亿人口的俄罗斯在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上,会比现在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相加更强,且内部还不存在语言和认同的差异。
遗憾的是,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人口规模优势却在中国被当成劣势来消减。在不同国家的此消彼长中,相对多出50%的人口几乎是难以逾越的规模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是可望不可及的美梦,但中国的人口政策却在竭力把这种优势在短短几代人中消灭殆尽。中国即使2015年完全放开生育,如果鼓励生育不成功,人口从2040年开始,中国的年均减少幅度为1%以上,衰减速度是俄罗斯过去20年经历的所谓人口衰减灾难时期的速度的5倍,衰减规模是每十多年就将减少一个俄罗斯。
2014年12月19日~20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面向未来的中国人口研究”暨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和海外的30多个研究机构的50多位人口学者呼吁进一步放开中国生育政策。与会的人口学者普遍认为,政策进一步放松之后出现的出生堆积有限。很多学者还认为现在更值得担心的不是堆积多么严重,而是堆积太小乃至于即使全面放开也无法真正缓解未来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的急剧萎缩。人口政策应该加快从“单独二孩”到全面放开生育乃至鼓励生育的进程,让生育决策尽快回归家庭,让生育状态恢复到可持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