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放水概率急剧增大

旁白:今天这个惨啊,A股市场一片哀嚎之声,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肖主席家庭住址保密工作啊……至于原因,上周五就出来了,这里就不多说了,看看下面资讯:

证监会放大招制造“1·19大屠杀”惨案

经历了周五证监会对“两融业务”所开展的一系列监管措施,A股如预期般迎来了1·19大跌。119日,上证指数以5.94%的跌幅低开,并保持低位震荡。截至早盘收盘,上证指数大跌212.78点,跌幅高达6.3%。受到政策影响最大的金融股为领跌板块,其中,证券、银行、保险板块的跌幅均超过9%。此外,煤炭、建筑、房地产等此前因“价值修复”行情上涨较快的大盘蓝筹股,也遭到重创,板块跌幅也超过了5%116日下午,证监会对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采取暂停融资融券新开信用账户三个月的措施;对招商证券、广发证券采取责令限期改正的措施;对安信证券、中投证券采取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措施;对民生证券、广州证券、新时代证券、银河证券、齐鲁证券采取警示的监管措施。12家大小券商收到不同程度的处罚,部分上市券商对此也是反应不一。

旁白:这显然不完全是证监会的意思,背后是大领导的表态。因为证监会的整治两融措施,之前可是用来刺激“大蓝筹革命”的哦,这才多长时间?马上就掉转枪头干掉融资盘,几个意思?其实在公,大领导不希望狂牛疯牛,因为后面一大串事情等着牛市出来慢慢做呢?从混合制改革,到资产证券化,到债权经济转型股权经济……,路漫漫兮其修远,这疯牛行情几天就走完,后面要再像2008年那样一泄如注三千里,工作还搞不搞了?在私,管理层那帮人,又不能炒股,现在却天天瞅着市场这帮鸟人赚大钱,宛若太监冷眼旁观满大街狗男女啪啪啪,他不出点幺蛾子让你不好过,那才叫怪事了。说这惨案,不完全是证监会的意思,因为银监会也有份

银监会收紧绕道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

上周五(116),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所谓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额、币种、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协助监督使用并收回的贷款。不包括现金管理项下委托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占比为15.2%,同比高0.5个百分点。显示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大幅反弹7293亿。这其中除了传统的非标业务之外,更主要的是对接伞形信托以及两融业务,即“银行资金绕道进股市”。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指出,央行并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因此“先监管,再放水”的可能性较大。央行11月意外降息的本意是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但这一重拳只点燃了市场投资股市的热情,大量资金从各方涌入,除股票外的多种资产利率出现上行,反而不利实体经济,这可能是政策层始料未及的。《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资金用途应符合法律规定和信贷政策。资金用途不得为以下方面:一是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和项目;二是从事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三是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四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其他禁止用途。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办法》总的趋势是引导委托贷款回归委托代理业务的本质,进一步明确了受托银行的责任,规范了资金来源和用途,对风险控制提出了要求。这对遏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变相规避银行信贷规模管制都将起到一定作用。

旁白:这也不知道是哪个幕僚递折子说,银行资金绕道进入股市不进入实体经济,事实上,股市近一两年内如火如荼定增项目,不就是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嘛。中国政府显然是叶公好龙,一方面担忧银行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导致经济波动剧烈,等股市直接融资势头起来了,又觉得这是搞泡沫,不行,得整治,不能让这帮孙子赚这么多便宜钱。总而言之,大领导的帝王心术摆在那里:先将市场搞残,抑制一下牛市情绪,投机获利盘洗出去,制造局部恐慌,等市场跌得差不多了,大家都认为熊市来了,再放大招放水。这个角度看,央行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现在猛增。当然,央行放水可不是给投机客们发财,是因为2014经济下行之后,问题一个比一个严重

2015年经济普遍低迷预期

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本周二即将出炉。2014年是中国经济面临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阵痛之年,宏观经济指标并不乐观:在连续4个月1.5%左右的CPI和连续34个月负增长的PPI使中国经济存在通缩隐忧,外贸进出口增速2.3%与年度目标相去甚远,累计投资屡现新低,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对于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速,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在7.4%左右,2015年经济低迷格局延续成定局。

旁白:看见没?大家都认为今年经济会下来,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更麻烦的是财政收入随之下来,因为中国是间接税为主的财税体系,通缩和经济增速下来,就意味着收入骤减,只有在通胀和高增长的时代,财政收入才会两位数增长

2014年中国财政增速为个位数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8.6%,这意味着自1991年以来全国财收增速重回个位数时代。记者对地方财政数据进行梳理发现,至少五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未完成年初预算。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财收增速下行将成常态。在收入增速转换期,经济下行与财政支出压力增加或形成恶性循环。不过财政面临的压力也将倒逼改革,专家认为未来应当适应财政新常态,下调财收增速“还富于民”。截至发稿,记者已掌握18个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数据,其中13个省份完成年初设定目标,而吉林、广西、山东、湖南、四川等五个省份财政收入增速低于预期。吉林的实际增速低于年初预算增速4个百分点,相差最大。

旁白:“新常态”是不是意味着政府从此没钱花?或是政府认为从此应该勒紧裤腰带?没那事,现在即使你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行,因为之前搞了太多债,这现金流不能断,一旦出现缺口,后面没法收场

今年二季度中国或迎来“财政悬崖”风险

中国财政收入已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而今年地方到期需滚动债务近2万亿元,地方主要融资工具城投债发行规模已大缩水,在新预算法对地方融资的约束下,计入存量债务接续在内,拉动今年GDP达到7%尚有3.5万亿元基建资金的缺口,中国版“财政悬崖”风险越来越高。巴曙松等研究员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文警告,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可能将面临融资断档带来“财政悬崖”。预算法的“围墙”已搭建,赤字率和发债规模的“前门”显然不足够支撑存量债务和新增基建投资,则“后门”面临着重新打开的压力。若不继续提高中央政府的赤字率,流动性的压力将因“财政悬崖”阶段性加大。上述巴曙松等人研究文章(上述文章)预计,要达到今年7%左右的GDP增长目标,资本形成的拉动要维持在2.4%,对应的基建投资增速为15.7%,资金需求为13万亿元。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占比58%的自筹资金、20%的国内贷款和13%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土地财政模式逐步走向终结,去年前三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分别为40.3%14.5%0.5%。上述文章预计,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可能同比下降14%。同时,今年是完成营改增的最后一年,各行业全面营改增会加大减税幅度。此外,今年政府将进一步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减税,还会按新预算法要求清理不规范税收,房地产市场调整对税收的影响也还将继续。上述文章预计,今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约为7.8%,较去年1-11月累计8.3%的增速有所回落。

旁白: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债危机。那不存在,顶多中央财政狂发国债就是了,赤字再怎么激增,也比不上欧美日啊,问题是有这个必要吗?中央财政能顶住的,问题还是地方政府身上

城投债盛宴即将结束

在国务院发文加强管理地方债和中证登以收紧质押回购资格“封杀”后,中国地方政府最主要的一项融资工具——城投债盛宴将告终,发行规模上月锐减。在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之时,城投债又面临监管压力,违约风险增加,地方财政困境凸显。业内预计,今年地方政府融资缺口可能高达1万亿元。中国金融数据服务商万得(Wind)数据显示,去年10月共有109只城投债发行,规模为1284.7亿元;11月发行123只共计1169.2亿元;到了12月,发行数量骤降至56只,规模缩减为729亿元。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本月初以来城投债的发行数量不超过10只,发行规模亦未超过100亿元。

旁白:地方融资渠道一旦堵死,后面怎么搞?这是大问题,以前是土地出让金给地方财政输血,现在不行了,看看楼市

12月房价下跌局面未明显改观

2014年收官之月,房价下跌局面并没有出现明显改观。昨日(118),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1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价格指数显示,降价范围及幅度继续收窄,市场缓慢回升态势继续,但下跌仍是主流。此外,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整理数据显示,在2014年的12个月中,从1月份的环比平均上涨0.4%7月份跌幅最高点平均下调0.73%,只经历了6个月,2月开始首次出现个别城市价格调整,34月份出现华东区域的块状分布,5月出现以东部城市为主的房价多数城市下行,7月全国市场全面下调,912月,市场全面进入同比下调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杭州、宁波、海口、温州、金华这5个城市,甚至出现了低于2010年定基价格的情况。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整体告别绝对短缺后,楼市已进入“白银时代”,本轮市场的调整周期将起码延续到2015年初,成交量有可能在2014年四季度出现触底迹象,随后逐渐企稳恢复,但价格起码到2015年一季度才会出现明显的企稳。记者注意到,被房企视为“香饽饽”的北京楼市,新房价格显著回落,宅地市场楼面地价攀高表现明显。

旁白:一月份除了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增多之外,其他地方土地都没人要。后面地方财税怎么办?其实就是开辟新税源

新税源五花八门

最快到2016年,拥有多套商品房的普通人,恐怕就要发愁手中的房产如何交税了,此前这都只是传闻。而那些火电厂、化工企业、制药公司,以及大多数煤矿、铁矿的老板们,同样要开始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废气甚至噪音而“名正言顺”地纳税。以往他们也交钱,不过名目是“排污费”。那些大家伙们——来往于中国国境线上的大型船舶,它们从1952年就开始按吨位缴纳的那些税,明年可能由从海关总署当时制定的一纸暂行办法,升级为全国人大通过的单行税法。还有烟叶税,作为2006年所有与农业相关的税被取消后的唯一幸存者,届时也将告别暂行条例,晋身入法。到2020年,或许现行18个税种将变成20个,不过绝大部分税种的名目、税率、征收范围将由正式法律规定。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财政部已就财税立法的问题提出安排,在考虑财税改革进度和立法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将立法项目分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其中,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烟叶税、船舶吨税等的立法,以及《税收征管法》修订、政府和企业合作(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立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制定等,属于近期项目。

旁白:地方自行发债这事,肯定要落地的,那也得看地方,利率市场化就是给这个铺路的,其次是新开税源,这是跑不了的,尤其是地产税,跑不了啦。既然如此,那么基建投资怎么办?——让民企去干!那企业没钱,肿么办?搞注册制

注册制今年成行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证监会网站获悉,115~16日,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证监会机关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安排2015年的重点任务。在此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详解了注册制改革这一系统性改革的核心及总目标,使外界对于股票发行由审核制向注册制的改革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谈及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肖钢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头等大事,是涉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一项“牵牛鼻子”的系统工程,也是证监会推进监管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据记者了解,目前较为确定的是,在注册制过渡期间,IPO审核工作将逐步下放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健全完善自律规则体系,切实履行自律职责,更好适应注册制改革的各项要求。”肖钢在此会议上指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上证所获悉,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监管重心将逐渐下移,交易所将成为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中日益重要的一环。“今年注册制(审核权)也将下放到交易所,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体制将会受到更多的市场瞩目。”上证所有关负责人18日如此表示。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放权时间点。

旁白:再不这么搞,不行了,2014年中国各地民间金融基本都崩溃了,民企传统融资渠道现在基本都被堵死,再不想点办法,中国经济下行不是通道的问题,是坐滑梯的问题!看看下面资讯

温州最大建筑企业破产拍卖

据媒体报道,115日,浙江产权交易所发布拍卖公告,受管理人委托,125日上午10时,将对中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向社会进行公开拍卖,起拍价为4216万元。中城集团,曾经是温州最大的建筑企业,也曾经入选过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242位,更是温州首家拟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然而,如今却不得不通过拍卖全部股权的方式进行重整。重整能否成功,则要看有没有接盘的企业。毕竟,已经裁定的17亿债权,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更何况,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债权。那么,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为什么会走到破产重整的境地呢?据企业介绍,主要是互保拖累、房地产低迷以及银行“断供”三个方面原因所致,特别是银行“断供”,它构成了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最主要原因。

旁白:这是温州,民间金融最早破裂的地方,后面呢?如果中国央行再不想办法,那就是直接掐民企的脖子,现在貌似央行按兵不动

市场预期央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进入2015年不过十几日,“流动性”就显示出不凡的热度。116日上午,央行发布消息称,近期已下发《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政策支持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改进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发放条件,明确金融机构借用央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发放“三农”、小微企业贷款的数量和利率量化标准,并增加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额度500亿元。而就在114日,市场上传来央行“从容应对流动性”的消息。消息称,近日,央行续作约2800亿元到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主要“一对一”面向中信、浦发等股份制银行。市场分析认为,通过央行短短数日内的操作可以预见,为保障全年经济实现稳增长目标,手握各种政策工具的央行,将继续发挥定向调控的思路,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让资金紧张超出市场承受的范围,而是精准发力,通过各种工具组合的运用拿捏好“合理充裕”的尺度,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

旁白:能不放水,就不放水,这是当下央行的态度。但形势比人强,事态越来越严重了,它们也没办法。现在连证监会都跑步前进了,央行还按迈着四方步走路?

肖刚:未来企业上市或无盈利要求

 119日上午消息,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今天上午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未来企业上市的程序将不断简化,目前已经取消了企业走出去境外上市的盈利要求,未来境内上市也可以不要盈利。肖钢表示,证监会一直支持企业到境外上市,为了便利企业到海外上市,近期证监会简化了很多审批程序,总的项目从13项减到7项。“比如过去有规模限制,现在没有了,过去企业有盈利的条件,现在也取消了”,肖钢指出,“未来我们在境内上市也可以不要盈利,我们也在改革中”。他指出,下一步企业上市的程序将进一步精简。

旁白:这是注册制大跃进的路数啊,否则今年底各部门汇报工作时,拿什么改革措施说事?当然,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今年同志们也不必忧心忡忡,好消息还是有的

宋国青:商品熊市等于补贴中国经济GDP一个百分点

2015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情况有重要影响的另一件大事是资源类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从原油到铁矿石和铜矿铜材,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大红包。去年中国进口原油超过3亿吨,按照这个数量和目前的价格,2015年进口原油比跌价前能少花超过7000亿元,加上其他商品价格的下跌,节省的开支将显著超过GDP1个百分点。这样算来,贸易条件改善带来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GDP增长率下降引起的损失,何况经济增长率低一些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减少劳累。

每日综述这次证监会放大招整治两融打压股市之前,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精准”减持套现110亿。没有比这个事件说明中国股市最大庄家是谁了。监管部门联手打压股市的背后,是防止A股资产泡沫失控的算盘,而之所以如此,很可能中国央行马上就要出台大规模放水刺激政策。这在经济持续下滑,财政收入出现断崖危险,以及中国各地民间金融大规模崩溃的情势下,几乎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如何防止楼市衰退演变成全面崩盘,央行的全面降准降息动作变得不可或缺。如果回顾一下去年11月央行降准后A股的反应,大概就明白这次大领导放大招整治两融的用心了:不来点厉害点的,这股市岂不是要上天了?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mingbo/20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