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200万桶原油
当然,非要走极端的话,沙特倒是还有一样“独门暗器”:平日里不投入使用的油田富余产能(sparecapacity)。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沙特就曾动用过这尊恐怖的重武器,向已然明显供应过剩的市场注入大量现货。几个月之内油价就砸到了个位数,前苏联的石油工业被杀得一败涂地,将近二十年没缓过来.....倘若此时此刻沙特启用sparecapacity对原油市场进行彻底的逼空,那么美国页岩产业注定在劫难逃。问题是,沙特会这么做吗?
1986年的那场“石油战”是以美沙中结盟,共同对付入侵阿富汗的前苏联为大背景的,堪称百分之百的“政治正确”。而如今再这么干的话,沙特的对手可就是美国了。油价暴跌背后是海湾产油国的“歇斯底里”,这个美国人心知肚明。但如今仅仅只是拒绝减产让市场自行调节,山姆大叔也说不出什么。但若是在油价已然暴跌之际还要增产,蓄意操纵世界石油市场的意图可就彻底暴露了!如前所述,站在页岩产业身后的是整个华尔街加整个美利坚帝国体系。沙特王室倘若掷下这枚长矛,那无异于向美国宣战!届时,华府最低限度的反应也不会少于启动1974年贸易法之下的特别调查条款,以加征特别关税甚至封锁禁运的方式对沙特实施严厉的报复。至于超级大国的“盘外招”,那就更是完全无上限了:从F15战斗机到M1坦克的军事装备,沙特还指望从美国得到零部件供应和保养维护服务么?下回再出个啥事,沙特还指望五角大楼的航空母舰还有地面部队前来保护吗?......阿卜杜拉国王以下养尊处优的沙特王室有没有那个胆量把全部身家性命押上去豪赌一把,各位读者尽可自行判断。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彻底地“任性”一把,光“有钳”似乎还是不够的。
不过从沙特的角度看,着实也没必要跟美帝撕破脸。按照卡塔尔代表海湾产油国的计算,当前世界油市的供大于求顶多也就每天200万桶。全球已是一盘棋,西方不亮东方还亮嘛。北美市场的份额迟早得拱手相让,沙特人也是明白的,只要尽量延缓这个过程,并在地球另一端的亚洲市场上拿到更多的份额,沙特的石油富豪还是可以做得很久的。只是沙特为首的海湾国家不减产,美国页岩油气也一个劲地出,除非需求重新高速增长,平衡市场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得有somebody出让这2million bpd。
这就是目下国际原油市场上的那个残忍的问题:谁将第一个崩溃?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这几个高成本产油国。这场油价危机开始没多久,俄罗斯就开始流传一句“油价、卢布和普京都朝63去了”的黑色幽默。而如大家所见,实际状况比63要严重多了,油价下了50,卢布上了70,大量资金逃离,市场一片恐慌,普京快变亚历山大了,但是俄罗斯的油井关停减产了吗?当然没有。类似的状况,在委内瑞拉也可以看到,国际债券市场上委债违约预估在90%以上,通胀率号称1000%,疯狂的抢购之下“肥皂都没了”,但是委内瑞拉的油井关停减产了吗?当然也没有。
这就是目下产油国们的“囚徒困境”:只要有谁愿意减产,油价就会反弹,但就是没有哪个雷锋愿意牺牲市场份额去挽救别人,于是大家都只有痛苦地煎熬下去。然而,即便是俄委伊这样的高成本产油国,也不是说俄油委油伊油的勘探成本加开采成本超过了每桶100美元,而是加入“税收成本”才“冒顶”了。换言之,这些高成本产油国不是油贵,而是压在油上的负担太重,油价低于100美元也不是出一吨赔一吨,而是油价低于100美元财政预算和国际收支都要出问题。因此,当油价明显低于100美元时,出现的不是油企亏损,而是货币贬值金融崩溃直至政府倒台社会动荡的“国家破产”。倘若油价持续走低,又没有“白象”的驰援,俄委伊至少有一个会走到这一步。不过在走到这一步之前,俄油委油伊油仍然会持续投放市场:每桶油收进来50美元当然是不够,但总比零蛋要管用些。
所以说,这些高成本产油国崩溃是完全可能的,但应该是不会那么痛快。那么,有没有哪些地方,会立竿见影地受到油价大跌的影响而减少供应呢?有的。
最容易在低油价的冲击下退出的,是那些会实实在在地导致油企亏损或面临很大的亏损风险的地方:要么是到了濒临枯竭的老油田,要么是尚需大量投资的新油井。
譬如说挪威和英国之间的北海油田,就是前者的典型。已然开采了几十年,好采的都采得差不多了,若是120美元的油价或许还会下些功夫把海底探明抽尽,50美元不到,费那事,还是算了吧.....
再比如说加拿大的油砂,大约会是后者的典型。又要挖出来,又要清洗半天,又要.....,说不定哪天啥法令下来还得支付高额的碳排放费用,若是120美元的油价或许还会折腾下去,50美元不到,风险巨大,还是拉倒吧.....
然则,这些在世界油市上都是典型的边缘供应者,其退出(加油砂严格地说都还算不上退出,而是原先要进入的不进入了)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且北海的退出也应该是逐渐的(在刚刚闹过苏独的联合王国,女王陛下的首相大人未必会决定这是个坏事,毕竟苏格兰独立分子指望的就是北海油田的收益金)。
那么,有没有哪个油田是可能在油价暴跌的冲击下短期内退出市场,而且其退出导致的供应减少是可以跟每天200万桶的数目可比的呢?这个问题显然是至关重要,因为倘若回答是否定的,油价就很可能持续在低位徘徊甚至再探新低;而倘若回答是肯定的,油价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反弹走高。
这个全球石油供应链最薄弱的一节在哪里呢?
大庆即将崩溃?
答案是两个字:大庆。
怎么,很吃惊是吗?
或许我们早就习惯了每天早晚的央视新闻:这个世界乱极了,巴黎的枪战,伊拉克的爆炸,美国的警察跟黑人又磕上了....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仿佛跟在中国的我们没啥直接的关系。我们只不过是隔岸观火的看客。
NOT ANY MORE
至少在油价、金价与铁矿石价格上,完全可以说,世界的价格就是中国的价格。虽然被加税打了折扣,但是国际油价下跌还是传导到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下调上,不是吗?我们生活的这个中国是一个接轨的中国。OK,或许接轨还不那么顺畅不那么彻底,但毕竟已经是接轨了。
所以,不要再继续“灯下黑”了。正视现实吧:此轮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国东部的那些老油田,尤其是大庆,首当其冲!
从1959年出油以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9734亿元”;“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并从1976年起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十五’期间年均油气当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水平,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个奇迹,但也是涸泽而渔的疯狂。
奇迹也好疯狂也罢,到了还账的时候了。2014年末,恰在油价狂跌的当口,传出了大庆油田计划减产的消息,甚至有报道直言“不仅是大庆油田,国内一批较老的油田目前都面临开采瓶颈,不少油田由于资源逐渐减少与开采难度提升,稳产难度已越来越大”。据新华社报道称,“大庆油田2015年计划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
然而这么一个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下推出的逐步减产计划,由于当年的奇迹和如今的油价,恐怕注定是纸面报告上的画饼。
在世界各地重复了无数次的油田产量基本规律,应该说是经历了充分富集过程的常规油气田的产量增减基本规律是这样的:首先是油田刚刚开始产油,磕磕绊绊波折不断,在曲折之中产量逐渐上升;随后是进入高产期,随着工艺改善成熟和新油头不断涌现,产量高速增长;然后就是稳产期,随着地下资源被大量开采,出油开始变得困难,需要采用注水加压等手段方可维持产量.....
大油田的稳产期,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眼望去稳定的产量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但在保持高位的产量数据背后,是越来越大的注水量、越来越复杂的开采工艺和越来越高的单位成本。终于有一天,无论注多少水加多少压,那口井就是毫无反应了,冒出来的含水量不再是百分之九十几,而是百分之百了。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这个油田的贡献到头了。而随着一口又一口油井成为枯井,油田的总产量开始急剧下降----从巴库到苏门塔腊,被疯狂的人们无休止压榨的一个又一个油田几乎都是这样“突然死亡”的,产量曲线的尽头是几乎垂直的下落,触目惊心,而那些油田的故地如今几乎无例外成了人迹罕至的“鬼城”。
大庆会是个例外吗?
700万bpd的进口量,单月还是每月?
事实上,不仅是大庆,胜利、辽河、大港、华北、江汉等等国内东部油田目前的井口含水率普遍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任何一个内行都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信号。危险的信号,还表现在最新的原油进口数据上。
2014年12月,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攀上历史高位。汤森路透石油研究和预测的估值显示,这个数据首次超过3100万吨,相当于每日至少700万桶。在当前一片低迷的国际油市,这几乎是仅有的亮丽消息。对照一下,即便按照当年稳产高产的5000万吨,大庆油田的总产量也不过接近每天100万桶。700万bpd,这个数量相当于八至十个大庆,轻松超越国内东部油田全部产量的总和!
对于乘着油价走低囤积战略储备的解释,弱弱地问一句:这么多的油放哪?要知道,中国并没有美国南部那样可遇不可求的巨型地下洞穴,倘若要储备原油的话,只有使用沿海港口周边的储罐。
3000万吨原油,要用多少个大罐,有谁准备数一数吗?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700万bpd的进口量,是一个孤立的单月,还是每月都要如此?
倘若2015年元月之后的进口量明显下降,那就另当别论。倘若这个数字依然维持在此水准甚至继续增加的话.....
那全世界的石油分析师,都会开始问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