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 希腊大选及欧元区风险演变

希腊议会在2014年年底最后一轮总统选举投票中未能选出新总统。30日,根据该国宪法,希腊宣布将在今年1月25日提前举行总统大选。市场开始担心左翼激进联盟政党Syriza(目前民调支持率最高)可能会赢得选举,而该党派立场是,推翻此前希腊与IMF和欧盟订立的金融援助协定,引发了外界关于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的猜测,希腊政治局面复杂化还可能影响欧洲央行1月22日可能启动的QE计划。

1.希腊的政治动荡,不止一次上演

希腊的政治动荡曾不止一次上演,目前的情形让人联想到2012年类似的闹剧:2012年5月希腊议会投票后组阁失败,随后被迫重新选举,当时市场就担心左翼政党上台,继而推翻援助协定,而使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当时好在第二轮选举中亲欧的新民主党当选,而且后来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发表“不惜一切保卫欧元”的言论,欧元区才幸免于难。

有意思的是,当时大家都把希望寄托于新民主党,而事实上,新民主党就是几年前在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对财政数据造假、之后又把财政赤字搞的一塌糊涂的政党。

2.救治药方财政紧缩,长期换来并不是增长

欧元区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无外乎两种:要么紧缩财政、做小分子;要么刺激增长、做大分母。主流的药方是“勒紧裤腰带”,即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短期看,“苦日子”虽苦,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争取国际援助,以时间换空间。但如果减赤换来的是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和福利下降,那么容易造成社会动荡,也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从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一直实施紧缩政策。现在希腊政府债务率已从2009年的110%上升到2013年的175%。希腊人民开始厌恶紧缩政策。准备结束紧缩政策的左翼政党Syriza之所以目前民调遥遥领先,主要就在于对希腊国民来说,国家违约,对普通小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不大;倒是紧缩政策,让生活受到很大影响。14年底,欧元区失业率是11.5%,而希腊失业率是全欧元区最高的25.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5月,萨科齐就因实施过度紧缩的政策在法国总统大选中失利,成为倒在欧债危机之下的第11位国家领导人。而且IMF在2012年春季的《WorldEconomic Outlook》中也警示欧洲的过度紧缩将对经济增长、银行体系健康造成伤害。

3.未来希腊大选的三种可能情形

政治上的变化是最难确定的,甚至连学术研究也难以对这种“JumpRisk”进行模拟预测。我们大致从最极端的情形出发,认为1月25日的希腊大选的结果至少存在以下三种可能的情形。

最极端的情形:左翼政党获胜并组阁,新政府不接受“三驾马车”(欧洲央行、欧盟和IMF)的援助条件,希腊退出欧元区,对外债违约,并采用新货币。继而希腊银行遭受大规模挤兑、新货币大幅贬值,通胀飙升,失业率大幅上升,政治出现剧烈动荡。对其他国家来说,在希腊退出的那一刻,如果“三驾马车”不迅速启动防火墙机制,欧洲和全球的资本市场将受到巨大冲击。

次坏的情形:由于希腊新政府无法再接受紧缩协定,“三驾马车”则不能继续为希腊国内的财政支出提供援助;但仍会为希腊对外偿债提供资金。在此情形下,希腊政府或许会印制新货币来应付国内支付需求,也为希腊脱欧提供一个过渡期。对希腊来说,新货币则与欧元并存成为双轨制,但可能对欧元大幅贬值50%或更多。

最好的情形:两党(新民主党和左翼政党)共同组建联合政府,并与“三驾马车”在财政紧缩计划方面达成妥协,希腊作为欧元区成员的地位不变。

对于一向注重实业的德国来说,或许也不再愿意在金融市场上,用自己的国家信用,去为南欧国家的国债背书。德国杂志DerSpiegel(《明镜周刊》)周末的一篇文章更是触发了新一轮的希腊恐慌情绪。由于《明镜》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

《明镜》的文章说,德国政府检视了各种选项后决定采取以下姿态:德国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但是不会不惜代价来支持希腊留住。(DerSpiegel reported that Berlin considers "Grexit" almostunavoidableif the left-wing Syriza opposition party, narrowly ahead inopinionpolls, wins Greece's election. Syriza wants to cancelausterity measures and achunk of Greek debt. But the report saidthat both Merkel and Finance MinisterWolfgang Schaeuble now believethe euro zone has implemented enough reformssince the height of itsdebt crisis in 2012 to make a potential Greek exitmanageable.)

基于此,我们认为,以目前大选的形势,左翼政党很可能占上风,未来或以离开欧元区作为要挟,要求放松财政紧缩的紧箍咒。

而如果德国一旦答应此要求,其他“欧猪国家”会纷纷效仿,要求同样条款。而如果德国不答应,希腊真的离开欧元区,其银行体系则会遭受冲击,而且近年来希腊国债的大买主们都是欧洲的金融机构,用的是欧洲央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之后的连锁反应不会小。

我们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不要成为现实,但这都取决于双方目前立场的软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此,我们认为,以目前大选的形势,左翼政党很可能占上风,未来或以离开欧元区作为要挟,要求放松财政紧缩的紧箍咒。

而如果德国一旦答应此要求,其他“欧猪国家”会纷纷效仿,要求同样条款。而如果德国不答应,希腊真的离开欧元区,其银行体系则会遭受冲击,而且近年来希腊国债的大买主们都是欧洲的金融机构,用的是欧洲央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之后的连锁反应不会小。

我们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不要成为现实,但这都取决于双方目前立场的软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希腊政局动荡,三因素制约欧央行QE

4.1欧央行资产负债表目标3万亿

11月德拉吉曾表示,欧洲央行预计资产负债表将迈向2012年初的水平。2012年3月,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约为3万亿欧元,现在约2万亿。这或意味着,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约1万亿欧元的扩张空间。虽然已经采取购买抵押债和ABS等措施,但是目前来看,完成预期目标依然难度较大。

4.2制约欧央行QE因素一:希腊不想被排除,但又要减记外债

欧央行QE受制约因素一:希腊不希望被欧央行QE排除,但是如果左翼政党当选,未来会减计大部分外债,则其中无疑会包括欧洲央行的持仓。

在欧洲实施QE的最大技术性难题,是不存在欧洲国债,欧洲央行需要购买的是成员国的国债。买哪个国家的债券、哪一类的债券、购买规模多大,便成为技术问题,也是政治敏感话题。

1月22日,希腊选举三天前,欧洲央行将举行议息会议。市场高度预期,欧洲央行可能会在此次会议上采取QE,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欧元区注入数十亿欧元的资金。同时,希腊左翼政党领导人表示:希望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推出QE,且希腊不应该被排除在外。(GreekleftistTsipras says ECB cannot shut Greece out of stimulus)。

但是左翼政党领导人称,选举后希腊要减计大部分外债,其中无疑会包括欧洲央行的持仓。希腊在今年有大量的债务到期,3、7、8月为高峰期,分别有约42亿、36亿和32亿欧元。所以无论哪种购买希腊债券的QE项目,都可能给欧洲央行带来损失。

4.3制约欧央行QE因素二:如果希腊被排除,债券恐遭抛售

欧央行QE受制约因素二:如果欧央行QE将希腊排除在外,基本就等于判定希腊债券不合格,进而会引发市场抛售。这应该是欧央行不希望看到的。

各国之间为争取对自己更有利的资金额度配置而展开的博弈也是可以想象的。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这些国家和希腊一样曾经备受欧洲债务危机打击,他们的信用评级较低,而欧洲央行的“歧视”可能使市场的偏好局限在评级较高的债券,葡萄牙等国的国债与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利差将会扩大,融资成本增加,他们此前为弥合债务危机创伤而做的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4.4制约欧央行QE因素三:核心国债券需求高,但也不想利率更低

欧央行QE受制约因素三:如果欧洲央行只买评级最高的欧洲国家债券,这将大幅增加这类债券的需求,经济实力本已较强的欧元区核心国德国利率再走低,德国也不会同意。

经济实力本已较强的欧元区核心国利率走低,经济状况较困难的边缘区国利率走高,内部分化更严重,这与欧洲央行提振整个地区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各国央行自负风险购买债券,即使德国象征性参与一下,但也并不会减少德国国债的需求。

4.5欧元区风险三种矛盾共振,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总而言之,欧元区风险演变一般来源于三种矛盾:一是核心国和非核心国之间的矛盾(希腊和德国在财政纪律上的矛盾),二是核心国之间的矛盾(德国与欧洲央行的矛盾)三是选民和政府之间的政治矛盾(希腊等国民众反抗财政紧缩)。短期内,三种矛盾同时共振,希腊政治风险难以快速平息,对于整个欧元区来说,在增长停滞和通缩风险双重作用下,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5.希腊政局动荡对中国影响:贸易渠道+金融渠道

如果欧元区局面严重失控,全球可能将再次经历08/09年类似的危机,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陷入大幅衰退,而新兴市场国家增长也大幅下降。抛开这个不谈,初步来看,单单对于中国的传染途径主要有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两种方式。

实体经济受冲击,造成外需萎缩,打击中国出口。中国和欧洲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伙伴,2014年两大经济体双边贸易总额高达约6000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8.8%。欧元区危机影响其经济,必然会拖累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贸易。

除了贸易渠道的影响外,欧债危机还有可能通过金融渠道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产生冲击。一个方面是避险情绪上升会引导全球资金撤离包括新兴债市与股市在内的各种风险资产,另一个方面是欧洲银行面临去杠杆化的压力,将被迫从欧洲和海外信贷市场退出,从而导致其他国家信贷紧张。不过在这些亚洲经济体中,中国受到的影响将最小,因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参与率相对较低。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mingbo/10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