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的东北振兴,辽宁经济有了高速的发展,但是进入2014年以来增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怎么来看这个现象?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对此表示,这里既有宏观的原因,也有微观的原因。比如世界经济都在放缓,全国经济形势下滑,还有也是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影响。“过去我们那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今后在个别年份有可能出现,但现在总量大了、盘子大了,总体不大可能那种高速增长,更多应该是中高速、中速发展。”
梁启东指出,东北三省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以往过度依赖国家投资形成以重化工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由于目前国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考核重点有所调整,导致其投资动力减弱。“国家一旦退出投资刺激,许多项目就跟进不了。比如一些基础设施项目、铁路、大的港口建设等项目也较以前减少。”在新常态下,全国形势普遍有所下滑,全国上下形势不好的都是传统产业,石化、钢铁、造船、水泥等等,都是实际过剩产业。与此相反,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有上升,这方面发展好的地方就没有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巨大冲击。在东北,十年振兴,第三产业占比不升反降,消费贡献有所降低,说明产业还有深化调整的空间。
梁启东指出,过去辽宁经济发展是“三靠”,一是依靠工业拉动,主要是偏重型工业拉动;二是典型的投资密集型经济,需求结构矛盾突出;三是依靠产能扩张,“真正靠创新技术投入的较少”。
他建议,辽宁应改变完全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之路,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方面,要调整轻、重工业结构,适当加大轻工业的比重;与此同时,服务业一定要跟进,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要加快发展。
新一轮振兴不能再用老的思路,要用新体制、新机制,以新思想促动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从而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本质是创新,主线是调整,途径是市场。调整和创新,对象不仅是技术、产业和产品,还有陈旧的观念和运行机制。总结前十年振兴的教训,其中之一就是改革不彻底,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大政府、小市场、小社会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新一轮振兴也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老工业基地形成到成熟用了十几年时间,想要几年就全面振兴,通过大干快上就振兴,通过一场或几场运动就振兴,哪实在是过分乐观了。一定要有长期奋斗、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
振兴东北绝不能只看项目、只看投资、只看国家给什么政策、只看增长数字,更多地要看思想观念的更新,看运行体制的转变,把注意力集中提高到思想意识解放和体制的创新上。新一轮振兴带来了大机遇,这最后一轮机会一定要把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