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是仁达方略一直以来研究与服务的重点行业。近两年煤炭供给宽松、下游需求不足和环境资源约束等大环境,形成了“产能过剩,库存高位,价格低迷和企业困难”的煤炭行业“新常态”。关注煤炭近一年的发展情况,我们盘点了2014年煤炭行业新动态。
一、政策
1.国家政策
1.1电价下调使得煤企雪上加霜
国家上网电价下调悬而未决的煤电联动政策已经敲定,下调幅度在0.01元/千瓦时左右。电价的下调基于当前买方市场格局较强烈的背景下,电价下调的部分压力通过煤价来转移给煤企。这更使得煤企雪上加霜。
1.2煤炭物流的调整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煤炭经营监管办法》于9月正式实施。《办法》要求,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及其他运输企业不得利用其掌握的运力作为参与煤炭经营。行政机关禁止设立煤炭供应的中间环节和额外加收费用。
1.3出口关税降至3%
今年通过的《2015年关税实施方案》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我国煤炭(包括无烟煤、烟煤、焦煤及褐煤及其他煤等)出口关税税率由10%下调至3%。但因涉及到多项税目税率的调整,故细节还在讨论当中,财政部将尽快在官方网站公布具体调整幅度及相关方案。我们认为即使出口关税降至3%,与国外煤炭价格相比,国内煤炭价格还是没有竞争优势。
……
2.地方性特色政策纷纷出台
地方性特色政策出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一是减少煤企的成本费用;二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三是煤炭价格调节;四是兼并重组。
山西省频频出台涉煤收费清理政策,为山西省企业减轻一定成本费用负担。继去年山西省出台影响深远的“煤炭20条”,今年山西省在进一步落实“煤炭20条”里面的措施出台,又相继出台提振煤炭市场新政策:新增6条措施进一步补充完善。随后山西省又发布《关于印发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方案的通知》,清理实施的5类涉煤收费和降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种征收标准。山西省前半年对5项收费项目的测算,最少可减轻煤炭企业负担60.87亿元,吨煤减负6.5元。陕西省省长娄勤俭7月14日在省常务会议上提出下半年试行3个月省内高速公路煤炭运输减免收费政策。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企业税费征收工作的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取消部分煤炭收费。地方政府频出救市政策对于降低煤炭生产企业成本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在煤炭价格大幅下行的格局下,成本降低使得煤炭生产企业的底线再度下行,增加了煤企生产的动力,加剧了产能过剩的局势。
各省也纷纷出台其他政策,从多个方面对煤企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陕西省实施采矿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帮助缓解煤企融资困难。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企业税费征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此后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地方性救市政策应该站在行业的角度,并与国家出台的行业发展政策方向统一,方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扩张
2014年煤炭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部分大企业盲目扩张,利用低价策略吞食市场,加剧了市场失衡形势。煤企通过价格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产能、产量和市场份额,以便在竞争中打压对手、保持优势地位。另外,部分大煤企在借行业调整机会抓紧低价买矿,不断收购资源富矿,完成资源进一步扩张。
抢占扩大市场份额,一定程度导致了煤炭产能的进一步过剩和市场失衡的局面,同时行业利润向大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规模以上煤企(7000多家)利润总额2014年前9月为804.7亿元,同比降46.62%。其中,神华集团约占60%,前10家约占80%,前20家约占85%。
三、淘汰
我国煤炭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今年中小企业淘汰、兼并重组的力度加大。今年3、4月份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的中小煤矿关停率已接近甚至超过八成。今年国家能源局首次发布《关于调控煤炭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不得核准新建30万吨/年以下煤矿、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继续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淘汰9万吨/年以上、30万吨/年以下煤矿。国家煤矿安监局计划今年目标关闭800处小煤矿,目前已经确定关闭名单902处,力争到年底超过一千处。
四川省能源局紧跟国家政策,2014年在小煤矿兼并重组方面加大力度:对未达到30万吨/年的企业,且未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限期淘汰关闭;停止核准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同时,四川省在资源条件较为贫乏、开采条件较为差的地区促进退出煤炭生产领域。
四、转型
转型的方向很多:一是煤炭生产企业向产业链下游产品发展;二是煤炭产业链其他企业向煤炭生产企业转型;三是向其他能源或相关行业进行多元化转型。
一是向产业链下游产品发展。部分煤企开始转变经营思路,改变单一的煤炭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向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领域扩张,通过煤炭深加工向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发展,提高整体效益的出路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在开展煤炭转化技术的研究,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在向产业链下游转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转化技术,而是下游能够让用户消费的配套设施。鉴于拥有成熟转化技术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煤炭企业转型的主方向仍是煤电,因为煤电一体化的企业更难抵御煤价下跌带来的冲击。内蒙古的伊泰集团已经投入近100亿元用于煤制油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建设,并将继续在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实现煤制油项目的商业化放大,计划投入近千亿元资金打造“千万吨”级煤制油生产基地。
二是煤炭产业链其他企业向煤炭生产企业转型。例如煤炭贸易商向煤炭生产企业转型,它们在自己的煤场内进行选煤、洗煤、破碎等,可以降低成本,赢得更高的利润。
三是向其他能源或相关行业进行多元化转型,以求减小遇到的行业风险。晋能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天然气、光伏、风电、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通过专业化管理,促进公司转型发展。目前大同煤业总投资达到15亿元拟建、在建光伏发电项目共有三个。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次煤炭市场低迷期,电力和运输业务有效缓冲了煤炭价格下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现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
五、升级
我国煤炭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加快现代化煤矿的建设。
煤炭行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严格遵守节能环保标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煤炭行业升级。例如煤化工方面,煤化工企业必须要进一步掌握新型煤化工及精细化工的最新方向,探索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可行路径,坚持绿色、低碳、高新精细化的发展路线,从而提升行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要进行升级。大同煤业集团在行业率先运用了云计算、物联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大数据技术,应用了由监测转控制智能变频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努力打造数字化矿山、智慧矿山,进一步提升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六、精炼主业
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期,有些企业做出的应对策略是精炼主业,做“减法”。
随着现在行业和市场处于低迷期,多元化扩张的弊端亦逐渐显露,最突出问题是沉重的债务和资金压力。陕煤化业务涉及煤炭上下游产业链,同时还跨行业涉足物流、钢铁、金融多个板块。2013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0%,陕煤化多元扩张引起债务包袱沉重、资金需求压力大。陕煤化未来几年的发展策略以煤为核心,围绕煤、配套煤、延伸煤炭,把握好相关多元的方向和速度。煤炭下游延伸上,拥有煤制烯烃和煤炭分质利用两大领先技术的煤化工板块,将成为集团最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对于一些与主业不相关的多元产业和一些扭亏无望的产业,或缩减规模,或逐步退出,或清算资产。陕煤化对于关中地区没有比较优势的低质煤矿,逐步缩减规模,减少关中地区煤矿亏损,以提高集团煤炭产业的整体收益水平。同时,对缩减规模矿井的人员转移到新建矿井——彬长矿区和陕北矿区,既能消化关中老矿区的负担,也将为新矿区提供了成熟的生产技术团队。
七、退市
2014年煤炭行业企业亏损面扩大,据监测数据显示,实际亏损面更大,若增加贸易商、中小型煤矿、外贸商等样本,预计我国煤炭行业亏损面在50%以上。随着我国煤企亏损数量增多,并不断有抗压能力较弱的企业退市。2012年2月总量由7696家降至2014年9月7068家,减628家,降幅达8.16%。退市企业中以煤质差(热值低、硫份高)、成本压力较大(老矿及煤价高峰期投产矿)、规模较小且盈利板块过于单一等企业较多。
八、“怪圈”
在现阶段煤炭行业利润空间被挤压的时候,2014年煤炭企业采取“降低管理成本、增量补价、降价促销”的方法。然而在本来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降低管理成本,从而降低了煤炭企业的底线,再增加产量,拟补价格下降的利润,这样似乎形成了生产企业的“怪圈”,在这样的“怪圈”下,阶段性效果甚微,煤炭行业严重过剩,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导致煤企一盘散沙,市场无序竞争,形成行业内耗严重。例如部分煤炭企业为拉拢客户,奇招频出,比如月初不定价,月底按照同行最低价再优惠10-20元/吨进行结算;为堵同行之嘴,价格不变,暗补数量、补发热量(即质量过剩供煤);无原则的赊销,等等。这样这个“怪圈”里面,谁能坚持下来,是不是就是未来市场的占有者呢?不是。煤炭企业现在重要的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