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开放不会放缓

当前中国正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本账户开放、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不过,当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开始在金融领域走向全球市场时,其中的风险令人关注。如何统筹协调各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以避免改革风险,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中国国内对于资本账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一直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反对者如林毅夫先生认为,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包含三个主要领域:一是外国直接投资,二是国内银行向国外银行借贷或直接到国际市场举债,三是短期以证券投资为主的跨境资本流动。林毅夫认为,只有第一个对中国利大于弊,后面两个都是弊大于利。余永定先生不仅反对过快开放资本账户,对人民币国际化也相当谨慎。他认为,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存在资产泡沫和流动性过剩等前提下,开放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并不能实现降低汇率风险、保障巨额外储安全的目的。有意思的是,英国《金融时报》著名的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也认为中国不宜过快放开资本账,因为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足、中国监管层对国际市场很陌生、中国为资本账户开放的准备不足等等。

不过,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能成为中国放缓资本账开放改革的理由。安邦咨询(ANBOUND)一向认为,中国应该加快推进资本账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今后将作为投资者来参与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人民币也逐渐走向全球市场,成为市场认可的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为此,应该加快推进资本账户的改革和开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注意到,央行官员近期谈到资本账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时,表态似乎比过去更积极、更清晰了。央行统调司司长盛松成日前表示,汇率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一两年之内基本可以完成。他强调:“开放资本账户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这是我们当时的初衷。尽管有一种说法认为开放是为了促进改革,但是我觉得开放的主要目的不是促进改革,开放本身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需要,要走出去。”他还表示,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好比两条腿走路,先走左腿还是右腿,只要走得稳,走得快,都可以。当然不能某一条腿走得非常快,另外一条腿不跟上。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协调推进各种金融改革,才可以减少金融体系的振荡,有序完成金融市场化改革。他解释,“我所说的协调推进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利率今天成熟了赶快推,汇率成熟了赶快推,资本账户成熟了赶快推。”

中国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总体战略,决定了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正处于难得的机遇期。开放资本账户的目的和初衷是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经验表明,一国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后,可以为本国货币继续推进其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更为广泛的使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大,全球投资者会从分散风险和把握投资机会角度,客观上有配置中国资产的需要。目前是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和开放资本项目比较好的时间窗口。就此而言,央行官员所说的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相互协调推进,应该算是一种积极、现实的态度。

规避风险当然也很重要,但规避风险不是采取“先内后外”的改革次序,即在资本管制保护下,加速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进程,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考虑如何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而是在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同时,加强监管,同时推动配套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来防范风险。也就是说,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不等于不管,而将是有管理的开放。这种改革次序在国际实践也有先例,另外,资本账户开放之后也能恢复管制,这个过程是可控的,方向也是可逆的,因此在风险上也是可控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央行官员对于汇率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中国正处于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机遇期,中国应该采取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汇率改革同步开展、协调推进的路径,并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mingbo/01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