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深圳的普通住宅价格上涨了20%,国家、地方调控政策层出不穷,但深圳楼价仍然涨声一片。除了新商品住宅在上涨外,二手住宅价格也上涨了。“国六条”出台之后,深圳是第一个出台相关细则的城市,可是细则出台也有段日子了,但是深圳楼市还是一片观望的态度,商品住宅交易量还在下降了,但是价格却变化不大,并没有实现预想的:“政策新出台,价格新变化。”
深圳市房地产的市场运作还处于一个调整阶段,但是对于经历了无数次摸爬滚打的开发商来说,宏观调控对他们是否有用呢?这是值得商榷和怀疑的。从这几年来的物价上涨来看,住房的价格肯定会稳步上涨的,但是每年的涨幅也太大了,买房逐渐成为了一些人赚钱的手段,炒房的群体越来越大,自己的老本掏空了不说,有的甚至都跑到银行去贷款买房了。这种玩法就跟炒股差不多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因为住房是每个人生活的消费品,所以这些年来,房价上出现的问题就慢慢“积累成疾”,逐渐“步入膏肓”了。
前几年的几次宏观调控,虽然在结果上,没有让房价下跌,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间接的减缓了房价的大幅度上升的势头,所以调控是正确的,也是有必要的。如果把房价比作“疑难杂症”的话,那么宏观调控就成了大家期望的“灵丹妙药”,但是前几次的调控没有起到这种作用,就象大夫没有找到病因,没有对症下药。所以,这些年来,专家“大夫”们都整天在研究病因,希望能找到一种“药到病除”的方法,但是房价有如顽症,只见病情恶化,没有好转迹象。
老百姓花上一辈子才能住上一套自己的房子,如果增长过快,势必给老百姓的买房带来困难。现在,物价普遍都上涨了,房子的价格如果一成不变,那也无益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消费水平,但是,无能如何也不能让房价脱离了普通收入这根缰绳狂奔,如果放任房价如野马一般,那这匹野马总要撞翻些东西才可能停得住脚!
如今,这匹野马似乎是碰到了一些障碍,就象前几次的调控,但是似乎这些障碍没能阻止房价上涨的势头,但是每次的调控都能让房价的热度缓停一阵子,但是每次的观望后的结果都是新一轮的房价上涨。在步入2006年后,房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炒房者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从银行贷款上千万,甚至上亿用于炒房,开发商大面积购地建豪宅,房地产市场上的普通收入消费能力的住房危机日趋严峻。
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在广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坐不住了,毕竟广大的民怨已经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危机,中央政府在2006年5月出台了新的宏观调控—“国六条”。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点能发现,5月份,一直是国家出台政策的“高峰期”。就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前几天,央行第三次上调了利率,而新的宏观调控基本上是去年政策的延续与提升。新一轮调控的号角响起了,但是在一片质疑声中,新的宏观调控能否成为根治房价这个“顽疾”呢,如果新的政策还起不到什么明显的效果的话,那该怎么办?政府如何向国民交代?发展商是自由商人,价格怎么定是开发商的事情,政府无权干涉,而且由于的地价昂贵,造出来的房子的成本不见得会低,所以政府如何协调与开发商的关系将是协调房价高低的办法之一。
开发商不妥协,停止销售、隔岸观火,政府不能公开批评说这是一种消极态度。宏观调控遇到新的挑战,我们看看政府是怎么解决的呢?
最近的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这样给人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做法,我的理解是:政府是明智的,明知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没有摆出一副非要和开发商拼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的姿态,这也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不免会担心,这样纵容下去,房价这个长久以来的政府“心病”,购房者心里的“顽疾”何时才是个尽头?
综上所述:我有一点可以断定,宏观调控不是‘妙手回春’的‘神丹灵药’,但肯定是一剂‘顺气开胃’、‘养气安神’的良药,虽然不能达到房价狂跌的效果,但是能稳住各地的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也算是没白看这个“病”。如果能多增加一些普通住房的数量,少开一些“药”,将会有助于房地产的健康。毕竟“药”吃的多了,也会有副作用。所以如何掌握一个用药的“度”,将是经济学家们需要更多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