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推测房价底部是多少,还为时过早。中国楼市不能靠一些臆想,来揣摩市场的心态。与其整天在那儿痴人说梦,还不如踏踏实实想一些好的办法来打破市场僵局,刺激楼市消费。
我对西安、南京、杭州等地出台的救市政策颇多微词,不是没有道理的。地方政府打着民生的幌子,嘴上说着“救经济救百姓”,实际出台的政策都是救开发商救地方财政。当然,你如果公开救开发商、救地方财政,那也不完全是一个错误,毕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开发商排队跳楼,看着地方税收一落千丈。但没有必要打着救百姓的旗号,要知道蒙骗众生也是犯罪。
我曾经鼓励过北京的开发商主动将议价权,交给买家,充分体现对市场的尊重。作为对目前市场的一个过渡型的策略,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说到底,只是开发商在开盘前,在累积的目标客群中,增加一个必要的环节,凡是想买这个楼盘的客户,都可以参与对价格的制定,这样的价格可能更加接近市场,接近购买力,而且,便于操作。
地方政府如果真正关心楼市,关注民生,就目前市场低迷的状态,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曾在昆明演讲时,要求昆明市委书记自己去买一套房,其实没有别的意思,是让官员在买房的问题上,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买家,体味百姓买房的酸甜苦辣。如果不认真去体味,有可能做出来的市场政策恰恰与市场需求相背。
不管我们如何大讲特讲,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未来是可以保持高增长的,但老百姓相信这话的不多。在购房问题上,尤其体现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非常迷茫、甚至不可琢磨。他们很多人,现在拿着几千元的月薪,还不知道会不会面临减薪、会不会面临失业,他们没有办法掌控自己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命运,政府又没有给与足够的保障,因而也就不敢去购买房子。
在这种心态下,楼市的僵局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是可以为打破这种僵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方说,以租代售。如果地方政府制定一个完整的以租代售的政策,鼓励开发商改售为租,鼓励年轻的白领租房结婚,把一个几近呆滞的市场,采取一个变通的办法,使其活跃起来。我想,是能够受到市场的欢迎。
其实,从体制上来说,我们目前买的房子,也不过70年的使用权,所不同的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这种使用权可以上市、流通、抵押和拍卖,形成了一种资产,而这种资产的属性只是政府赋予的。那么,中国目前的房屋租赁制度,完全对租赁人的权益没有任何保护,造成了长期租赁人的财产损失,而这样的制度是可以变革的,只是让长期租赁权也成为一种资产,甚至可以享受房屋使用权的同等待遇。
比方说,租赁人期满三年,所有已付的租金,如果租赁人愿意,可以冲抵首付。这样,即使租赁人不再租了,以前付出的租金同样可以转让、抵押,但条件是形成了购买行为后。如果租赁人不愿购买(那只有一个原因,房价过高,租金无法抵偿月供),还可以继续租赁,只是应该可以享受后续租金的一些优惠,比方说,每年可以免交一个月的租金。
用这种以租代售的形式,可以销蚀买家对后市的迷茫心理,打破短期内楼市的僵局,缓解社会矛盾。看上去,只是住房租赁体制的变革,其实,符合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大趋势,在政府社会保障住房未能完全解决民生用房的前提下,用以租代售的形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相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