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杨红旭先生对房价数据的不同意见,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的网站还专门制作专题进行研究,看来房价统计的方法和体制都有待创新。这当儿,红旭兄又发宏论,《牛刀砍伤统计局之后又能怎样》,不仅让我额头冒汗,我想说的是,我无意于砍伤统计局,只是想就房价统计问题发表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无论如何,国家统计局现行的房价统计方法是失败的。中国这么大,地域众多,市场情况复杂,而国家统计局一概用均价作为权威数据,不仅有违科学,至少也不客观。这就造成了,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在降,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却是房价大涨,而且幅度居然在10%以上,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隔一两个点还犹则可,隔百分之十几就让人无法容忍了。
很多事情回头一想,不能不让人毛骨悚然。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出台,很大一部分要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房价一本烂账的情况下,要做出非常正确的决策也是一件天晓得的事。政府从下到上的不作为,很容易让宏观调控的政策制定为利益集团左右。红旭先生在这方面很有研究,他指出:目前,游荡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各种数据的策源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各级政府的统计局,各级政府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如建委、土地局、房产局、公积金中心等),与房地产业有一定联系的其它政府部门(如银监会、央行、商务部、外汇局等),行业协会(中房协、中城联盟、工商联等),政府、院校、国营、民营、企业附属的各类研究机构(如社科院、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中房指数研究院、戴德梁行、REICO工作室、摩根士丹利等)。我很钦佩红旭先生,敢于揭露很多房价数据出口,被利益集团所控制和利用的事实的勇气,因此,建立科学客观的房价统计体系也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我认为,在中国目前这种房地产管理体制和市场分布的情况下,采取依据住宅产品分层次统计方法更为恰当。比方说,别墅为一类产品,120平方米以上为一类产品,90至120平方米为一类产品,90平方米以下为一类产品,分四个层次分别统计,仍然归口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所有商用类的住宅,不在本数据统计之列,比方说酒店和酒店式公寓,这种纯投资性的产品不应统计在住宅价格中,而且应该课以重税。
这种分层次统计,相对来讲要客观一点,尽管加大了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但是,却能够给公众提供比较真实客观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想买别墅的人,尽管去看别墅的价格变化,对年轻的白领来说,一般关注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价格变化就可以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的制定,也有了可供参考的依据,而不是全国性的均价——这种既模糊不清又不能说明问题的数据。
这种分层次的统计,相对公众来讲,更加公开透明,一般的专家再也无法忽悠房价。什么同比,环比,整体性下降和结构性下降,专家说的津津乐道,购房者听得云里雾里。当然打破现有的房价统计体系,建立一种全新的对公众负责任的房价统计体系,肯定有难度。但是,时代的发展已经到了打破过去30年旧体制的时候,不如此就不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不如此就不能给公众一个明白。
真正走出了房价谜局,市场将更加透明,民众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中国的房价也就不会再是一本糊涂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