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坛子里的网友写一篇文章,是想力劝各位保持理性,保持克制。整个深圳楼市上空,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氛围,从市场层面来说因中天的倒闭引发人们对未来的不妙预期,从坛子里来说一些网友互相猜测,诋毁和谩骂,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深圳楼市的一地鸡毛,不是我所能收拾的。我想说的话,是表达我对市场的看法,听与不听,悉听尊便。
对网友自发形成的多空阵营,我一向不予支持,也从来不去认为谁多谁空。大家都是网友,生活当中认不认识都没关系,在网上的一声问候同样亲切。2005年前,在楼市发展较为理性和健康时,我也为网友购楼提出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对区位,价值做过一些理性的判断,甚至动员过温州人,山西煤老板来深圳买楼,也向深圳人推荐过东莞和惠州的楼盘。当我发现巨大的异地炒楼的大军中,很多是内地省长的女儿,市长的太太时,当我发现龙岗的一些二奶和老太太都在不顾一切开始炒楼时,当我从宏观调控后初步接触一些经济学知识时,我开始良心的发现,房地产不能再这样炒下去,否则,不是一大批炒楼者跳楼,就是国家经济的全面崩溃。不管是什么结局,这两者都是人们不愿意看见的。于是,我才开始不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我对市场的看法,藉以警醒人们。
其实,你买不买楼买多少楼,和我本人没有关系。我既不是空军,因为我有不动产;我也不是多军,因为我只投资不投机,绝不炒楼。所以,我很不习惯把网友分成两个群体。就大的方面来讲,地球也成了一个村子;就小的方面来讲,大家生活在一个城市,只不过是有的起步早一点,机会多一点,有的起步晚一点,相对来讲机会少一点。但是,只要具有基本的素质,打拼精神和正义感,机会迟早都会来的。不过,从众多成功的人生来讲,不怕你赚钱多,就怕你投资失误,而房地产相对来讲占用资金比例较高,一动就是大额投资,也是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的。中外投资不动产,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一样多。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之所以不支持把网友分成两个群体,是因为房地产这个东西在中国来讲主要还是民生产品,其次才是商品。在远远没有解决好中国民众住的问题时,住宅作为商品只会占很少的比例,因为从目前来讲,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来改变中国的社会属性,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社会主义四个字是不可变更的。不明白这一点,至少会吃很多苦头。因此,你可以去香港炒楼,也可以去美国炒楼,但不要在中国炒楼。中国的炒楼现象一旦严重,不管是谁主政,政府都会出手干预。前有朱铁腕,后有温大哥。前者发现苗头,就一把掐死;后者尽管温和一点,但持续时间更长,影响人群更多。这也是房地产的属性所决定的。
中国房地产的体量之大,占GDP权属之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反映在房价上,当资本力量积蓄很久,一旦推动房价往上走,也不是一下就能遏制的。有的说是政府在设一个套,让大家都来买楼,然后边加息边加税,一直到房价自行下降。其实,这个问题是,房价不严重时,政府无法出重拳;只有等到问题严重了,才会一揽子解决。这也是符合逻辑的,是没有办法的。因此,房价在涨,绝不是空军唱空就能下降的。空军唱空无非是表达一种愿望。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丁成日教授说,在中国住房投机一定是有的,因为住房投机的三个条件全部成立:第一,当一个商品是可交换的、耐久的,在其价格不断上升的时期,就一定有人进行投机买卖,中国许多城市的房价(无论是什么原因),价格一直在增长(幅度不同),因而如果说没有投机性购房那是说不通的;第二,中国目前的私人储蓄是巨大的;第三,对很多人来讲,购房是一个最好的投资渠道,中国目前缺少其他稳定可靠的投资渠道。因而当有投机性购房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一定存在,泡沫大小与投机性购房的比率成正比。
丁成日教授尽管没有谈到深圳,但他所说的三个条件在深圳全部成立。相对多军来讲,多听听这些研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丁成日认为:第一,国际上的理论和经验表明土地供给与住房价格的关系非常复杂,土地供给与房屋价格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第二,城市化带来的有效需求与现阶段许多城市的高房价是不相匹配的。尤其在深圳,以土地供应紧张和城市化来炒作高房价的时代已经过了。面对现实,深圳楼市尽管还将经过一段时间的低量成交,但下行趋势是不可改变的,一厢情愿会导致非理性。因为,楼市一旦出现拐点,就会促使房价的长期下降,要改变这个点,会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愿意交流,本人乐此不疲。但是,对一些素质较差的网友,动辄谩骂,本人不予奉陪。据此操作,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