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让欧洲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其所带来的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现代社会的基石:
第一,1688年英国爆发共荣革命,从此建立起现代社会制度。
在中世纪的社会制度下,拥有无限权力的国王可以随意征税,这意味着个人并没有财产权,所有财产权都属于国王,在这种社会体系之下,最广大的中下阶层就无法积累财产,也就无法建立起社会消费能力。生产与消费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寄生的,无法建立起社会整体的消费力,生产力也就无法发展,经济也就无法发展,其经济模式只能是手工业和农耕经济。
当英国建立起现代社会制度之后,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法律的约束,社会更加公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财产制度,知识产权开始得到法律的保护,全社会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累自己的财产,社会需求开始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二,现代科学的大厦开始奠基。
1643年,现代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艾萨克·牛顿爵士。牛顿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牛顿奠定了当代科学大厦的基石,从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第三就是工业革命,这是制度进步、科学进步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从1740年代兴起,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此后又产生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生产与制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手工业转为机械化,机器开始取代人力、畜力,发生了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革命,史学家将这个时代称呼为机器时代,蒸汽机、煤、钢和金融为促成工业革命和技术加速发展的四大要素。
工业革命是一般革命远远无法比拟的巨大变革,与1万年前农业革命一样,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向崭新的“蒸汽时代”。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驱,也是最早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此后,这场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不断深入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制度革命、现代科学技术的奠基与发展、工业革命迅速冲击全世界,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殖民运动。
有些国家的人们习惯于将殖民运动描述为掠夺、压榨和杀戮,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意味着欧洲已经从文化、制度、科技、工业等方面建立起隔代优势,殖民运动就是其优势输出的过程,也是重塑世界的过程。
所以我们就看到,欧洲人开始依靠先进制度、工业、科学支撑的军事力量在全球扩张,南美、北美被迅速征服,发源于中东的奥斯曼帝国迅速丧失了自己位于中东欧地区、非洲北部和中东地区的殖民地,到了一战之后更被英法直接肢解,印度等南亚次大陆沦为英王的领地,法国、荷兰、英国在东南亚跑马圈地,英法与清朝之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的国门,黑船来航又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这个时代的视角,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待1853年打响的克里米亚战争。
从17世纪末期开始,沙俄彼得大帝就确立了自己的立国方针,向欧洲学习,努力融入欧洲。由于沙俄拥有广阔的国土,也是欧洲的人口大国,不断向欧洲学习的结果让沙俄一直都是欧洲强国,到了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沙俄已经成为英国之后当之无愧的世界老二,成为了欧洲宪兵,沙皇一跺脚,整个欧洲大陆都要抖三抖。这与后世苏联对欧洲的影响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沙俄却一直未能成为世界霸主。
沙俄起源于莫斯科公国。
当蒙古帝国入侵基辅罗斯的时候,莫斯科还仅仅是诺夫哥罗德公国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当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建立之后,莫斯科公国是隶属于金帐汗国的一个小小的附庸国,见下图。莫斯科公国是一个内陆国,在1480年摆脱了金帐汗国统治,在不断掠夺金帐汗国的领土之后,莫斯科公国声称自己为金帐汗国的继承者,它继承了金帐汗国的政治体制并承袭了蒙古文化。所以就看到,即便到了今天,俄罗斯依旧是主要依托武力联系起来的联邦制国家,与蒙古帝国的部落体制并无本质差别,俄罗斯文化与蒙古文化一样崇尚强权和武力,这是蒙古帝国的典型特征。蒙古帝国是自东向西发起的大帝国,俄罗斯类似是在蒙古帝国的原址上自西向东复制起来的大帝国,除此之外什么都未改变。
在蒙古帝国的文化和政治体制中,权力是高度集中的,这与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基于海洋文化建立起来的法制社会并不相容,前者的权力高度集中,后者的权力在议会,人与人之间实现基本权力的平等,这就决定沙俄学习的只是欧洲器物层面的成果,包括工业技术、科学技术等,而且只是学习和跟随的角色,无法彻底融入欧洲。
在工业革命的大潮中,沙俄就被时代抛在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身后。
1840年前后,恰恰是英国等欧洲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节点,殖民运动开始步入高潮,这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时点,时代的铁鞭也落在了沙俄身上——那就是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
在1853年英法联合舰队与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海战中,联合舰队的蒸汽动力相对黑海舰队的风帆动力在速度和灵活性上就拥有了绝对优势,联合舰队现代爆炸性炮弹的破坏力远非黑海舰队的实心弹可比,联合舰队的铁甲战舰的防护能力远非黑海舰队的木质帆船可比,最终的结果就毫无悬念,黑海舰队迅速全军覆灭,以至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沙皇直接取消了黑海舰队的番号,沙皇的绝望可想而知。
看看下面的地图就知道,黑海舰队全军覆没之后沙俄就失去了对黑海和亚速海的制海权,克里米亚半岛与沙俄塔曼半岛之间的联系就被切断。在当时,米黄色代表的新俄罗斯属于沙俄的领地,由图可见克里米亚半岛与新俄罗斯之间的地理联系十分狭窄、脆弱,在黑海和亚速海英法联合舰队的舰炮攻击之下难以作为有效的补给通道,这就让克里米亚半岛成了军事上的绝地,虽然俄军英勇奋战,但战败已经是注定的结局。
决定克里米亚战争最终胜负的是英法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之后所建立起来的科技、工业等方面的全方位优势,是时代铁鞭在沙俄身上留下烙印的战争。
虽然后世的人们已经无法亲临战场,但依旧可以通过数字洞察这场战争的残酷真相。在这场战争中,俄军死亡总数是450015人,其中有73125人是战死的,非战斗死亡是376890人,非战斗死亡人数是战死人数的5.15倍,而非战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饿死和病死,这显然是后勤补给被切断所导致的结果。
总结起来就是说,历史上很多著名战争,最终反应的都是当时世界的潮流。而克里米亚战争就非常典型,是制度革命、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人对沙俄的降维打击,是时代的铁鞭在沙俄身上留下的烙印。
当今是什么时代?是信息时代,是智能时代,也是属于无人机器的时代。
美国为首的各个大国都在信息领域、智能领域和无人机器领域你追我赶,但俄罗斯在干什么?它在这些新经济领域的核心部门——半导体领域的存在感几乎等于零!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俄罗斯再次被潮流抛下,这很可能就直接决定了目前俄乌战争的最终结局。
战前,无论海军、空军、陆军,乌克兰与俄罗斯都远远无法相比,所以俄军叫嚣要在1小时22分钟内拿下基辅。
但战争打响、俄军闪电战被打成消耗战之后,战前没有无人武器生产的乌克兰无人武器部队逐渐开始接管战场。
乌军使用导弹、无人艇持续攻击黑海舰队,在1853年全军覆没的170年后,黑海舰队几乎再次全军覆没。
战争的前两年,俄罗斯可以使用空军、导弹部队等持续对乌克兰的军民用目标发动攻击,乌克兰只能被动挨打。但进入2024年后,乌克兰的无人机部队开始对俄罗斯境内的目标持续发动反攻,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军事设施、电厂、炼油厂等都进入了乌军无人机的覆盖范围。
上述还只是无人武器单独发起的军事行动,终于,乌军与2024年底开始将无人系统集合起来,无人战场诞生了。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乌军在哈尔科夫北部的利普齐村附近首次开辟了无人战场,使用包括配备机枪的无人机,埋设地雷的无人机、机器人连队、信息屏蔽与控制系统等数十种机器人系统协同进行军事行动,对面俄罗斯阵地被完全摧毁。
俄罗斯在陆地战场开始面临人机大战。
乌军可以迅速实现战争的技术升级,在于原本就有雄厚的军事家底,在软件领域也具备很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得到欧美数十个国家的技术和零部件支援。相反,俄罗斯自身的电子工业十分薄弱,受到欧美制裁之后很难获得相关技术和零部件,决定其进行技术升级的能力不足,让俄罗斯只能再次承受时代的铁鞭。
经过近三年的俄乌战争,俄乌双方都在承受兵员不足、弹药供给短缺等问题,乌克兰尤甚。当乌军开辟了无人战场之后,就可以极大地缓解自己的兵员短缺问题,而俄军在正面战场的人员和军备消耗就会快速增加,前面已经说过俄罗斯经济已经走向崩溃的边缘,通胀正在加速恶化之中,俄央行的基准利率已经超过20%,当正面战场的消耗急剧增加之后,经济局势就会加速恶化,普京总统的战争资源就会快速耗尽,让俄乌战争很可能走向克里米亚战争的2.0版本。
普京,时代的铁鞭正在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