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崩盘,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
大萧条的成因是什么?虽然经济学家众说纷纭,但应该就是一战以及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必然结果。
一战主要爆发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后,需求就会爆炸性增长,这很容易理解,和平时期一辆汽车、一辆装甲运兵车、一台火炮可以运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战争时期这些设备的寿命很可能就只有几个小时或几十天,装备需求就会大爆发。同时,战争会对各国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破坏,源于更多的劳动力走上了战场,敌对国会对对方的基础设施、生产企业进行持续的打击,供给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供需严重失衡之后,对进口的需求就会暴增。此时,美国成为欧洲最主要的军工产品、工业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的供给基地,由于海量的需求转移到了美国,这就让美国形成了超级繁荣。
这种超级繁荣是和平时期的人们无法想象的,一战期间杜邦公司的股价从20美元上涨至1000美元,反应的就是战争暴利和战争繁荣。
虽然一战时期美国的经济数据并不完整,但并不妨碍我们说明问题。一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这不仅刺激了美国的繁荣,也一样刺激了位于亚洲的日本,日本经济的战争繁荣程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美国经济的战争繁荣程度。在一战的四年中,日本制造业增长了30倍以上,化学工业增长96倍以上,1918年下半年主要产业的利润率达到了55.2%,造船业的利润率更达到166.6%!
可以这么说,“战争景气”给美国和日本带来的是独一无二的超级繁荣!
一战在1918年11月结束,仗打完了,欧洲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美国迅速回归孤立主义,再也不闻欧洲事物。
欧洲人要面对战争带来的一片惨淡,这固然是欧洲国家的问题,但美国就能摆脱了这一惨淡吗?简直是妄想!
随着军工装备、弹药、工业品甚至日用品需求的断崖式下跌,这就在美国的金融和债务体系、就业市场中引发了一些列问题,这是非常典型的资源错配,然后就直接引爆了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又迅速波及到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日本将其称呼为昭和危机。
美国的危机从1920年1月持续到1921年7月,导致物价暴跌,工业生产大幅下降,这是资本投资收益率暴跌的过程。
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迅速采取宽松信贷的手段来拯救危机,但印钞真的就可以提升资本投资收益率、进而拯救危机吗?当然不能。
随着利率的下降,就会降低企业和家庭的融资成本,当然会对需求端有所帮助,但这种帮助肯定无法弥补欧洲需求剧烈下降所造成的冲击,也就是说,资本投资收益率肯定会有所回升,但回升的幅度十分有限,结果,大量的资本只能流入资本市场——美国股市和楼市。
由此可见,1921年之后美股的疯狂上涨并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即并没有资本投资收益率的支持,二没有实体经济支持的股市大牛市就只能是泡沫。美国当时的金融业是可以为股民提供融资支持的,股民可以将股票抵押给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然后用融到的资金继续买股,然后再融资,这就是加杠杆的过程,这就吹大了股票泡沫。
最终美股泡沫在1929年10月29日破裂,史称黑色星期二,美股的暴跌将美国拖进了大萧条。
大萧条的爆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1929 年至 1932 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降幅超过 40%,工业生产下降了 50%。
由于价格和收入下降了20-50%,但债务不变,这就导致未偿还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放大,这让银行加速破产,在1930年前10个月美国有744家银行倒闭,在整个30年代总计有约9000家银行倒闭。
随着企业和银行加速倒闭,也就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约有200-400万中学生辍学,许多人忍受不了痛苦而自杀,治安状况持续恶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失业,1929-1933年间的失业率高居25%,即使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也从未低于15%,见下图,在美国各城市,排队领救济食物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
其实上述问题还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经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随着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超高的位置,让人们很难看得见前途,这才是最糟糕的。
从上述运行轨迹可见,大萧条的导演就是一战带来的“战争景气”和战后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决定了大萧条的到来。
最终,就在美国人在大萧条中丧失了信心的时候,欧洲人很及时地为美国人送来了“解药”,二战爆发了。
二战的规模更大,遍布欧、亚、非、澳各大陆。二战爆发之后,欧、亚、非、澳洲各国对军事装备、军火、工业品、日用品的需求剧烈爆发,而且再次集中转向美国,随着需求端的爆发性恢复,美国又来到了一战时期的状态——“战争景气”,让美国迅速走出了大萧条,从上图可以看到,美国的失业率出现了迅疾下降。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还敢执行孤立主义吗?当然不敢,他们不想再复制1920-1921年经济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所以,二战之后的美国已经无法回归孤立主义,只能使用扩张主义,目的是维护美国经济的需求端。
基于对抗苏联老大哥在欧洲扩张行动的需要,也是为了重建欧洲的需要,更是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需求端出现暴跌的需要,所以,二战之后美国避免回归孤立主义转而实行扩张性计划——马歇尔计划。该计划于1947年7月间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下图是当时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蓝色柱的高度代表金额的多少。
当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就减轻了美国经济需求端的压力,给企业转型提供时间,从美国经济来说马歇尔计划是十分成功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的重建,对欧洲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在政治上也是非常成功的。
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就是货币输出,这是很典型的廉价美元政策,重复一遍,这是典型的廉价货币政策。
1950年韩战爆发,这导致军费支出的快速增长,给美元带来了进一步的贬值压力。
廉价美元政策最终在六十年代早期引爆了美元危机,伦敦金价开始上涨并冲击美元的金本位制度。虽然当时的美国使用各种手段维持住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比价关系,但却挡不住黄金的不断外流,1968年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放弃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关系,这标志着金本位的解体。
金本位解体意味着美元正式违约,推动金价在七十年代的十年中上涨了24倍,这是属于时代的神奇。
金价暴涨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必须告别孤立主义、执行扩张主义政策,在货币问题上就是必须执行廉价美元政策,再加上韩战的爆发,最终导致六七十年代的美元危机。
八十年代早期,石油美元开始稳定地运行。
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再次实施廉价美元政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与GDP之比从2008年二季度的6.07%飙升至四季度的15.16%,目前是25.28%;俄乌战争的爆发意味着世界再次进入了对抗的年代,这意味着军费支出开始上升;次贷危机之后欧美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零利率/负利率时代,这推动各国政府的负债率飙升,当利率正常化之后就导致各国的债务成本开始飙升,等等,本轮廉价美元政策将把美元和黄金带到何方?请拭目以待!
(今天的文章希望让我们换一个更大的视野,看待今天的美元、非美货币和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