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的地形图可以看到中国的幸运。
在东南方向,中国可以接收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季风,在西南方向又可以接收来自印度洋方向的季风,季风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交汇就可以在中国广阔的平原地区形成有效的降雨。
中国的西方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由于高原足够高,积雪又对阳光形成反射效应,让青藏高原形成冰川区、积雪区和冻土带,成为世界南极、北极之外的第三极。青藏高原上山峰高耸、山系纵横,南有喜马拉雅山,西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有祁连山,东有横断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其中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多年冻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湖泊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积雪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这种特殊的地貌、气候条件就孕育了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湄公河、阿姆河、塔里木河等10多条亚洲的大江大河,所以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而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等都是中国最主要的河流,黄河更被称为是中国的母亲河。
总结起来就是说,来自东南方向的太平洋暖湿气流、来自西南方向的印度洋气流在中国平原上形成丰富的降雨,自西向东的大江大河哺育着中国大地,中国北方自西向东的重重山脉迟滞了冬季冷空气的南下强度和速度让中国大陆几乎没有酷寒,这种独到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在地球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这就给中国大陆提供了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让中华文明可以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下面的地理图。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中东地区也有一个类似的水塔,称中东水塔。
中东是欧、亚、非之间的枢纽,新月沃土在这个枢纽中心。新月沃土包括两个部分:东边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边的黎凡特地区,二者被中间的沙漠地区分开,见下面的图。
黎凡特地区实际上是东非大裂谷在西亚的延伸,由于地中海一侧有山,所以形成很多小河流和沿岸绿地。该地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地貌都有,平原,山地,河谷,沙漠,既有沿海商业,又有绿洲农业,最终让这个地区孕育出黎凡特文明。
虽然黎凡特地区面积不大,但也有鲜明的南方和北方,这种划分显然是地理、地质决定的,其分界线就是黑门山,也称赫尔蒙山,见下图。黑门山是黎凡特地区最高的山峰,位于东黎巴嫩山脉的南部,最高峰海拔为2814米,顶峰位于叙利亚和黎巴嫩。叙利亚和黎巴嫩位于黎凡特地区的北方,以色列和约旦位于黎凡特地区的南方,黎凡特地区的河流就以黑门山为分界线,黑门山以南的河流向南流,黑门山以北的河流主要向北流。
一说到中东地区,大家第一个印象就是水比油贵,然后就是无边的沙漠,这种印象在黑门山地区完全不成立。黑门山所在的地域是高海拔之地,山顶积雪常年不化,山下或是山腰中间郁荫葱葱,景色秀丽,果产丰美,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山顶和山下的温差很大,每当天气转暖的时节,黑门山顶的雪从半山腰往上融化,大量的冰水顺势而下,形成一股股水流汇入河川,我们所熟悉的约旦河水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黑门山的冰雪融化后的汇流。黑门山的夜露非常多,类似世界其它地方的小雨,在圣经中诗人以甘美、丰足来形容黑门山的甘露。
在圣经中,黑门山是绝对的名山,被14次提及,所以黑门山又称为圣山,也当地人称为雪山,即便到了秋季,在山顶和部分沟中的积雪仍有6——9米厚,这在整个中东地区都是一种奇景。
说到中东局势,戈兰高地是被频繁提起的词汇。
戈兰高地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二,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西面与以色列接壤,戈兰高地就是黑门山南麓,见下图。
就因为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让黑门山地区成为黎凡特地区的河流发源地,造就了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西南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等众多高降水地区。每年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以色列国内使用的40%的水源都来自山脚下占地16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即加利利海,也称太巴列湖。其实,这个湖泊不仅滋养着以色列人,也通过约旦河惠及周边国家。
包括戈兰高地在内的黑门山山脉就被称为“中东水塔”。
黑门山地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独到的气候条件,在于中东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地中海的气流,而来自地中海的气流被黑门山山脉所阻挡,让其周围地区就形成了高降水区,冬季当然就成为高降雪地区,而戈兰高地的降水又最为充沛。
青藏高原这个亚洲水塔对周边国家的意义非同一般,黑门山地区这个中东水塔对周边国家就更加非同一般,因为中东国家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直接决定着各国的生存。因此,“戈兰高地是中东最受珍视的土地之一,几千年来一贯如此。”
从军事上来说,黑门山和戈兰高地的意义一样重大。现代坦克部队冲下戈兰高地向东北方向60公里就可以进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用时不到一个小时,也可以使用海马斯等火箭炮在戈兰高地上直接轰击大马士革;从西南方向冲下戈兰高地可以直接控制加利利海,就掐住了以色列的“脖子”,然后可以攻击以色列北部的平原地带和特拉维夫,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又威胁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约旦首都安曼,见下图,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敌意,让黑门山和戈兰高地在军事上成为必争之地。
以色列建国之后,与中东国家之间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但对以色列来说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这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一场战役。
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埃及、约旦和叙利亚已经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频频传递出要“消灭以色列”的声音。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以色列在1967年6月先下手为强,突然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在短短六天内大败了阿拉伯联军,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所管辖的地区及加沙地带,夺取了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战前,叙利亚为防备以色列进攻,在戈兰高地上设置有3道防线,每道防线纵深20公里,设置有地堡、掩体、铁丝网,还埋伏有坦克和大炮。1967年6月5日11时30分,以军地面部队发起攻击,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以军曼德勒坦克旅。以军坦克首先越过边界线,布置在隐蔽阵地内的叙军火炮、反坦克炮向以军开火,炮弹像雨滴般倾泻在以军坦克上。当叙军的注意力集中在以军坦克部队时,以军步兵旅迂回到叙军阵地翼侧,发起突然攻击,占领了叙军第一线的纳姆什阵地。由于曼德勒坦克旅的先头部队搞错了方向,一个坦克营进入了叙军设置的一个布满地雷和反坦克炮的陷阱,营长、副营长全部被打死,当这支先头部队冲出叙军火力网时,只剩下2辆坦克。
担任主攻的另一支部队是以军戈兰尼旅,它要攻击的是被称为“中东的眼睛”的戈兰高地最高峰特拉法赫尔山。戈兰尼旅的坦克、自行火炮一一被叙军炮火所击毁,以军突击队只能靠步兵冲锋,与叙军进行白刃战,到日落时分,以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终于攻占了特拉法赫尔山,打瞎了“中东的眼睛”。6月10日18时30分,在以军攻下了戈兰高地后宣布停火,第三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黑门山和本托山中间小小的山谷地带在四天里就见证了以色列和叙利亚成百上千坦克和装甲车的覆灭,当然双方还付出了上千条年轻战士的生命,所以,战后此地被称为“眼泪谷”。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埃以合约》,双方之间实现了和平,1982年以色列向埃及归还了西奈半岛,但对于戈兰高地则坚决不还。2016年4月1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戈兰高地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以色列手中。2019年3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晤内塔尼亚胡,宣布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但世界上的多数国家承认戈兰高地是属于叙利亚的领土。
虽然外界以多种方式给战争冠名,但中东战争尤其是爆发在黑门山地区的战争,本质是地理战争和生存战争。
如今,以色列与伊朗代理人的战争正如火如荼,考虑到中东地区的极端文化、各方奉行的永远是你死我活的哲学,没有妥协与共存,再加上联合国机制已经彻底瘫痪无法起到止战的作用,这就让这场战争很难停止。以色列的背后是美国,伊朗的背后是俄罗斯,在全球两大意识行太阵营已经形成的今天,谁都希望控制中东,控制了中东就控制了亚欧大陆的能源基地,就掐住了亚欧各国的“脖子”,也就控制了亚欧各国工业体系的“血液”,中东就是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战略制高点”,最终就很容易让目前的以哈战争演变成中东的全面战争甚至三战。一旦失控,欧亚大陆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就会被破坏,考虑到全球经济本质上是建立在能源基础上的,如此一来就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和债务的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