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的俄罗斯,其本国货币卢布在并非十分恶劣的全球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中,之所以沦为市场弃儿,表面原因是能源主导型的单一经济结构被油价暴跌高度绑架所致,进一步的原因为地缘政治危机引致的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预期,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元走强对新兴经济体资本的大规模席卷,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建立起基于强大实体经济和有效金融力量工具而形成的“金融资本力”。殷鉴不远,残酷的国家竞争从来没有浪漫。
在诡异事件频发的2014年,卢布在金融市场上的暴跌被认为是1998年俄罗斯经济崩溃之后的又一场国家危机,也是普京统领俄罗斯10余年来遇到的最大经济难题,更是考验这个从来不甘于做二等公民的斯拉夫民族国家智慧的一根试尺。
毫无疑问,今天的卢布已成全球汇市上最危险的货币之一,16日发生的“黑色星期二”将本就风雨飘摇的卢布推向新的深渊,卢布兑美元一度创下80:1的历史新低,股指更是创下19年来的最大跌幅。高盛等国际金融资本落井下石,暂停了以卢布计价的中长期回购协议交易,使得本就财务吃紧的俄罗斯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本质上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俄罗斯主权债务的评级,穆迪和惠誉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第二低的投资级评级,而标普则早将俄罗斯的评级降至仅比垃圾级高一档的等级。尽管俄罗斯财政部和央行动用上百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联手护盘,卢布获得喘息之机,一度反弹至1美元兑60卢布左右,但卢布全年下跌50%应该没有太多悬念。与此同时,作为对抗卢布下跌的最大王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已成年初的4990亿美元下降到4000亿美元。看到普通俄罗斯公民纷纷到银行排队,将手上的卢布换成美元和欧元,相信作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财经领袖们心理绝不是滋味。
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的俄罗斯,其本国货币卢布在并非十分恶劣的全球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中,之所以沦为市场弃儿,表面原因是能源主导型的单一经济结构被油价暴跌高度绑架所致。
在油价暴跌之前,俄罗斯得益于丰厚的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经济蛋糕不断做大,去年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仅在金砖四国中位列第一,而且与美国的差距也比低谷时期的1998年大大缩小。双手捧着金饭碗的俄罗斯在2013年10月宣布让全体俄罗斯公民永久享受免费医疗。肩负斯拉夫民族复兴重任的普京,一方面有效整合俄罗斯的资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军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扩充俄罗斯在地区与全球的力量边界。但是经济高度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却在今年遭遇了国际油价的断崖式下跌。俄罗斯的财政预算依赖国际原油价格已是公开的秘密,俄罗斯2015年的财政预算草案就是按照石油价格每桶96美元的价格来编制的,如果油价稳定在每桶110美元,则俄罗斯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然而,对地缘政治极为敏感的国际油价自今年6月以来已下跌了40美元以上,作为全球油价基准的伦敦洲际交易所(ICE)1月交货的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12月15日跌破每桶60美元,降至5年半来的最低位,几乎是6个月前每桶115美元的一半。而油气出口占俄罗斯出口的75%,占政府预算收入的一半以上。数据显示,石油价格每下跌10美元,俄罗斯出口收入将损失324亿美元,过去5个月以来,俄罗斯由于油价下跌而损失了上千亿美元。俄罗斯原本指望欧佩克能够通过减产将油价稳定在每桶60美元乃至65美元,以稳住卢布和经济基本面,但欧佩克显然不买俄罗斯的帐,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阿联酋能源部长甚至暗示,油价即使跌至每桶40美元也可以接受。若真如此,俄罗斯经济将全面崩盘。而欧佩克为何任由油价一路下泄,其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逻辑,显然不仅仅是美国发动的新能源革命所能解释的,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主导下的机制化霸权在极为残酷的大国博弈中全面占优的结果。
卢布崩盘的进一步原因,是地缘政治危机引致的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恶化了俄罗斯的经济预期,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元走强对新兴经济体资本的大规模席卷,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建立起基于强大实体经济和有效金融力量工具而形成的“金融资本力”。
在阴谋论由于信息不对称格外容易被接受的今天,围绕诡异的马航MH17航班惨剧尤其是围绕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多维对抗,为这个本就纷乱的世界平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国家利益首先表现为美国对全球金融分工地位的维系,其次表现为经由美元本位低成本地占有别国资源,或者对外辐射经济成本。当年,苏联穷兵黩武,试图以军事力量为先导,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但无论是赫鲁晓夫还是勃涅日列夫等苏联领导人似乎都忘了:苏联傲视美国的地方可以有很多,例如自然资源,例如强大的动员能力。但苏联有一样东西远远赶不上美国的同类东西,那就是卢布与美元的差距,远比苏联弹道导弹精度落后于美国美国导弹精度大得多。不错,当年的卢布看起来也很强大,那只是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而已。而美元却可以用来配置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于是,世人发现,同样是搞军备竞赛,苏联一开始还可以大把的投钱,其后也还可以咬牙坚持,到最后就难以维系了。而美国根本就不愁没有钱。因为,苏联是花自己的钱开采自己的资源来和美国比拼,而美国却可以做到只花自己的一部分钱和资源,大多时候花的是别国的钱,低成本占有别国的资源。两者相比,高下立现。所以,欠缺金融基因的苏联领导人只懂得争夺军事霸权,而忽视了货币霸权这个更强大也更隐蔽的“高边疆”。某种意义上说,苏联是被美元的“吸心大法”打败的。
今天,作为苏联继承者的俄罗斯,尽管非常渴望在稳步加强与中国战略协作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印度、巴西等国的国际影响力,利用美国力量相对削弱的疲劳周期,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再综合运用俄罗斯掌握的石油工具与军事威慑力,将俄罗斯打造成世界一流强国。但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联手欧洲盟友,对俄罗斯启动了经济与金融制裁,在金融方面几乎没有防火墙的俄罗斯经济的脆弱性立即表露无遗。7月份以来,美欧扩大对俄能源和金融制裁,直接瞄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保守估计,美欧今年的对俄实体部门的制裁将使俄罗斯损失400亿美元,明年或将超过1000亿美元,制裁的更大影响在于掐断俄罗斯企业从国际市场的融资渠道,加剧资本外逃,俄罗斯央行估计今年的外逃资本高达1280亿美元。制裁使得俄罗斯有实力的企业资产严重缩水。另一方面,美国有意为之的令美元走强明显加快了国际资本从俄罗斯回流至美国的速度,投资者出于避险心理纷纷拥抱美元,于是原本表现不错的卢布逐步被市场抛弃。
笔者认为,卢布遭遇的空前危机,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没有建立起基于强大实体经济和有效金融力量工具而形成的“金融资本力”。
众所周知,由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现代金融资本,在当今世界经济乃至政治参与中的行为边界不断扩大。成立于1869年的高盛,就是美国举世无匹的金融势力的代表。今天,高盛不仅是一家顶级投行,更是深度嵌入到全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乃至国际权力圈的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体。其权力边界不仅涵盖美国的金融角落,更通过市场联动将触角伸到了每一个开放经济体。即通过市场参与乃至操纵或者政策建议等形式日渐渗透各国的政经体系乃至决策中。其经由市场化操作或者隐形操作形成的组合影响力,即为“金融资本力”。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第一流的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没有第一流的技术和前瞻性创意,没有数以万计的战略性金融与技术专长,没有在战后形成的一整套机制化霸权体系,美国是不可能统领世界秩序的。而上述这些构成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性要素,俄罗斯与美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有的方面甚至是空白。从俄罗斯央行在本次货币危机中的低水准表现可见一斑。尽管普京在18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忘为俄罗斯经济打气,但全球金融竞争从来不相信硬话,需要软硬实力的精准匹配。
战斗民族只懂得打仗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比肩美欧同行的金融力量工具,没有多元机制化的支持体系,卢布只能活在美元框架下。如果俄罗斯不尽快改变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的现状,不加紧培育战略性金融人才,在与美国人的战略博弈中,只能玩命和被动应付。
殷鉴不远,俄罗斯将自己的经济软肋彻底暴露在美欧面前,亦提醒中国尽快打造中国版的“金融资本力”。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