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在郑重看来,问题的根源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只是或多或少碍于一些“情面”没有说出来罢了。很简单,垄断。而能够垄断市场的,当下只有权力。当权力不再寻租,真正把问题交给市场解决的时候,其实也就没有什么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看似因为“专车服务”带来的出租车司机罢运大有蔓延之势,紧接着的是,北京、上海、济南、北京等多个城市的管理部门陆续宣布:“专车”违法。
实际上,出租车司机罢运并非近期才有,早在五六年前就在多个城市发生过。原因很简单:挣不到钱。
出租车司机直喊“挣不到钱”,公众头疼的却是“打不到车”。这么大的市场,为啥赚不到钱?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问题出在哪?最近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断过,有关专家、相关部门、大多数媒体纷纷出来分析原因,探讨方案,尤其是相关部门,基本上是对“专车服务”持一棍子打死的态度。涉及到出租车份子钱的时候,有一家出租车公司的老总甚至公开通过媒体发话:出租车由个人个人经营肯定不行。
在郑重看来,问题的根源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只是或多或少碍于一些“情面”没有说出来罢了。很简单,垄断。而能够垄断市场的,当下只有权力。当权力不再寻租,真正把问题交给市场解决的时候,其实也就没有什么问题。
垄断的实质是权力寻租。
假若你把出租车公司当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的时候,那就错了。你去试试,没有很强硬的各方政府资源的话,根本不会让你把公司注册下来的。
很简单,出租车公司的利润不是一般的高。我们就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出租车司机两年交给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差不多就能买一辆新车了。想自己买,一是你自己拿不到特许经营权,二是买一个牌照的钱远远高于购买的钱。
出租车公司经营的是什么呢?权力。经营的是行政权力,拿的是从政府得来的行政许可,是不容许别人经营的许可。
权力是很值钱的,其实质是,出租车公司凭借获得的牌照“坐收渔利”,将本该属于政府收益的特许经营权收益直接转化为公司或内部人的收益。凭借牌照,出租车公司可以对出租车司机课加诸多不合理的管理规定,也就有了高额的“份子钱”。
公众想问的是,“份子钱”到底去哪儿了?!都成为出租车公司的利润了么?显然不会。很大一块应该是进了权力的“口袋”。
对此,新华社这次是这样评价的:出租车经营权的垄断,养肥了少数人,害苦了一批人。拥有出租车经营权,就可以不花一分钱,靠司机“融资”起家,用司机“份子钱”还贷款,可谓“空手套白狼”坐享其成,而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如同“骆驼祥子”。这种利益模式早已板结,针扎不进,水泼不入,成为百姓出行改革路上的“坚冰”。
当然,主管部门会拿出各种借口说话的,比如要考虑公众的安全等等。不过,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拿监管成本去向被监管的对象收取费用,显然是有问题的(尽管他们认为没有问题)。作为政府服务部门,拿着国家的俸禄,这都是你份内的事情。
专车也好,出租车也好,都是事关公众利益的大事。矛盾来了,我们希望看到的改革,是彻底打破既得利益者手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