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明白讽刺嘲笑中国最没风险

法国人似乎不想过安逸日子了!《查理周刊》风波未了,与其齐名的另一家巴黎讽刺漫画杂志《寒流》又“放大招”。1月1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寒流》杂志,以“黄祸已至,挡之晚矣?”为封面漫画主题,刻画的是所谓“中国人占领巴黎”的一个街头即景,赤裸裸地形容中国人为“黄祸”。

有分析认为,这个漫画的构图很可能是借鉴了上世纪70年代法国拍的一部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里的场景。不过,《寒流》用一百年前的“黄祸”来贬低中国人,是非常失礼的行为,虽然这并不代表大多数法国人对普遍看法,但也说明一些法国人仍将“黄祸”用来贬低中国,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不自信。

其实,《寒流》将“黄祸已至,挡之晚矣?”作为封面漫画主题,其用心良苦。我们据此作一分析,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西方社会用“黄祸论”来形容当今的中国,只不过是它用漫画这种方式表述而已。

一直以来,“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人在一些书籍、媒体上反映的内容,三者不仅在形式上不同,而且在具体内容上差别甚大,但在本质上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充斥着对中国的主观臆断、歪曲,对中国人的偏见、甚至对中华民族的攻击谩骂、污蔑。

对“黄祸已至”的说法从来不乏其人。过去,这支队伍并不是国际主流,他们的声音并不足以扰乱受众。然而,现在这种说法又有所抬头,这一方面体现了西方中心、白人至上的荒谬论调,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西方人内心深处对中国人的恐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潜在的力量,以及中国正在从屈辱与压迫中奋起与反抗的形象。

当然,《寒流》明显是受到《查理周刊》的一些启发,饿得快活不下去想用“黄祸已至,挡之晚矣?”这种讽刺嘲笑中国的话题来吸引公众眼球,增加销量。事实上,《寒流》的发行量比《查理周刊》还要少,曾经由于缺少资金差点停刊。

不管是《查理周刊》也好,还是《寒流》也好,充其量扮演着一种社会搅屎棍的角色,他们并不是帮助社会理解问题,而是在消费民族、宗教和外交隔阂与冲突,从中获利,并激化更大的隔阂和冲突。说白了,他们就是依赖所谓“言论自由”惹事吃饭。

的确,言论自由是一项基本权利,但它不是绝对的,不能用来作为发表暴力、诽谤、煽动颠覆或污言秽语的理由。因为是否形成伤害的标准,并不是基于像《查理周刊》和《寒流》的主观意思,而是受众的感觉。这些报刊在刊登讽刺嘲笑漫画时可能没有害人的意识,但如果读漫画的人感觉不舒服,或是受到伤害,这些作品就构成了伤害。

巴黎袭击事件的公众反应表明,很多人可以立即把那些冒犯法国伊斯兰恐怖分子的见解奉若神明,但对于那些冒犯自己的本国人却没那么宽容。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做出《查理周刊》擅长那种事情:用幽默的方式刻意冒犯他人。

法国人所谓“不敬是自由的命脉”,或让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或作家进入一种误区。正如此,才导致《寒流》“黄祸已至,挡之晚矣?”这样的漫画出笼。它留给的的印象是,这样的杂志以无礼的(甚至是放肆的)嘲弄为主业,但它们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使我们永远不会想当然地对待“不敬”这份礼物。

在世界早已跨入文明的21世纪的时候,这些人应当猛醒了——应当认识到自己不再有权像殖民时代那样欺辱别的民族、蔑视其他宗教。他们对其他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不尊重只会给自己招来抗议,引来麻烦。

不过,《寒流》的从业人员也有心虚的一面,当他们看到《查理周刊》因挑战伊斯兰教而让12人死亡的悲剧发生后,深知讽刺嘲笑伊斯兰教将会惹出大祸,于是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不出所料,推出“黄祸已至,挡之晚矣?”封面漫画,只是《寒流》走出的第一步,类似的漫画还将会出现。因为在他们看来,与讽刺嘲笑伊斯兰教相比,讽刺嘲笑中国是最没有风险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mingbo/20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