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牛奶倒入江河羞红了谁的脸?
这几天媒体一片倒奶声。江苏丹阳一个孟姓的养牛户,一天要倒掉1300斤牛奶。倒完了再去挤,挤满了再去倒。去年底至今,孟家已经到掉一万多斤了。不挤不行呀,奶牛会像人一样涨奶,生病;不倒也不行呀,奶业公司不收,鲜奶又储存不了。可怜的孟家每天花2000多元买饲料喂奶牛,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据说全国此类事甚多,各地都有倒奶的怨声,倒入荒地,倒入沟壑,倒入江河。我们小时候读书,说万恶的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可怜的穷人吃,嘿嘿,如今这一幕也在我们这里上演了。
这个消息特别扎眼,是因为牛奶是好东西呀!对大富大贵之人来说,倒掉就倒掉了,没感觉,但对广大的平民百姓来说,倒掉真是可惜了。虽然我们是世界老二了,但还是有许多人家买不起牛奶,即便买得起也要捏捏口袋算盘一番。
有好事的记者找到当地政府,询问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政府官员两手一摊,说这是市场经济,爱莫能助。意思是政府既没有责任,也没有办法。
本老头看了这样的报道,就在琢磨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这类生产过剩政府有没有责任?有没有办法?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对奶农来说,产销不对路,无奈倒奶,虽然痛心,但也的确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参与市场经济的各方主体都应当自主经营自担风险,政府没有义务为谁买单。但对政府来说,就不能这么一推六二五。政府应当竭尽责任保障经济的顺利运行。而就倒奶事件分析,政府应负的责任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是监督不到位的责任。我国的奶产品为什么销路不畅,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信誉。我国的市场庞大呵,但老百姓不信国产奶品,怕三聚氰胺。有点收入的就要瑞典的,荷兰的,再不济也要澳洲的,新西兰的,说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能害了孩子。你看看,吃国产的奶粉是害了孩子!这是谁之过?奶农有过,企业有过,但责任最大的是政府,监督不到位呀!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唯利是图可以理解,但政府应当有办法遏止这种贪图这种犯罪哟!但大家看到了,政府没有做到,没有做好!如果国产奶品质量可靠,老百姓信得过,洋奶粉就进不来,国内的制奶企业都可以满负荷生产,奶农们还会倒掉鲜奶么?泱泱大国生产不出老百姓放心的奶粉,羞红的应当是政府的脸。
第二是服务不到位的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领导作用不是计划更不是干涉,而是要在依法管理的同时搞好服务。从倒奶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的服务很不到位。首先是法律服务不到位。许多奶农向企业供奶没有合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随时叫停收奶,这对奶农极为不公平。这样的现象政府应当知晓,应当干预。组织一个律师援助团,帮助奶农与企业签订供奶合同就OK了,不复杂。有了合同,奶农的权益就有保障多了。其次是信息服务不到位。全国奶业的产销情况,当地奶业的产销情况,应当经常向奶农发布信息。特别是当制奶企业自己养牛准备自产自销的时候,更要及时向奶农们通报情况,提前预警。在服务方面,政府欠账也太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引导老百姓高效生产,造成生产过剩的损失,也应当羞愧呵!
这些年,经常发生农民卖难的问题。我们的媒体在报道这样的新闻时总是挪揄老百姓跟风,意思是活该。殊不知,这里面多半有政府的责任。要么监督不到位,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发生坑蒙拐骗的犯罪行为,最后让农民埋单;要么服务不到位,老百姓像无头的苍蝇在市场经济中到处跌跌撞撞,赚了钱就给国家交税,亏了你就自己倒霉。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再继续了。
好在这一回农业部反应很快,1月7日农业部下发《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什么时候这样的问题能够随时消化在基层,不需要中央政府下文督办,政府管理与服务市场经济才能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