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又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微观调控。这狗日的微观调控一下把我难住了,我找遍经济学的词典,也没有找着微观调控这个名词或者条目。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造一新名词不足为怪,怪就怪在为政府的低效率或无所作为找借口,而且找的这么准,就让人奇怪了。
经济学是一门逻辑严明的边缘性学科,有哲学历史人文的思辨,也充满数理的慎密和严明,不是胡编乱造的。宏观调控,这是一个带有政府强制性的扭曲市场的行为,却因为凯恩斯理论风行而在中国大行其道,几近迷狂。本来凯恩斯的原意是,在经济出现泡沫或者经济出现紧缩的时候,市场呈现的是疯狂的状态,或者异常低迷的状态,政府可以出现对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修正和引导。但是,在中国成为政府主导市场的最好借口。
如果政府有能力主导市场,那也未尝不可,因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可以不同,分配的的机制应该不能改变。中国经济的最大缺陷,是篡改了分配机制,把民众应该拥有的财富占为己有,并且,政府通过对资源的垄断去掠夺民财。毫无疑问,贫富分化、资产泡沫、通货膨胀,就会越来越严重,一直到无法遏制。
那么,政府被迫来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修正市场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为了维护政权,以求更多的掠夺民财。所以,这就是老百姓看见的,每一轮宏观调控之后,迎来的都是房价的暴涨,而不是理性回归。在市场的表象就是,所有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都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对地方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的政策都视之偏履,弃置不用。
现在是压不住了。不仅仅是压不住房价,其他商品价格体系也几近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决策层还不敢直视问题的根源,拿不出壮士断臂狠劲,因此,思前顾后,畏首畏尾,在房价调控上,至今仍然只提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这岂能压住房价吗?而压不住房价的后面,就是万千种商品价格轮番上涨,发改委于是去罚款,罚一点款,有的还被官员分赃,你压得住这些商品价格吗?当然压不住,于是,万千种商品价格一起上涨。
根源在货币,这是通货膨胀的一个常识。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就是不做大的改变,就算加息吧,也是一反常态,不是加0.27,而是改加0.25,结果,在宣布加息的第二天,股市不跌反涨,地产股大涨近4%。明显是对央行加息的嘲笑。不仅如此,一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面放开商业银行贷款,以致在这种进行了半年多时间调控的状态下,新增贷款居然突破7.5万亿。市场层面上到处是资金,试问如何才能遏制商品价格?
于是乎,发改委出台了16条,干啥呢?说的好听一点,那就是,我命令你不能涨价。或者说,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对CPI有重大权重的商品,比方说粮食、猪肉等价格。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事,被主流经济学家们称作是微观调控。有用吗?
本来最好的加息时间窗口是CPI突破3%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今年9月应该加息,结果,就是要拖到10月份加息。我们一直在呼吁,尽快将利率转正,如果不能转正至少也应该像美国那样实现零利率。但是,这种呼吁,没有得到货币当局的反应,不将利率转正,就不可能遏制房价上涨,不可能遏制通货膨胀。这也是常识性的道理,却不被采纳。最后,没有办法,又出台这么些馊主意,一个一个商品来遏制价格,你要付出多少人力成本?又能得到什么效果?劳民伤财啊。
所谓微观调控只是为无能找借口,最后不会取得任何成效,还得依赖货币政策的调整,才能最后遏制通胀。因为错失良机,要给民生带来多大的艰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