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刺激购买,很多发展商又在媒体忽悠开了。
有料为证:上周宝安一个楼盘开放销售中心,终于重现了调控前人山人海的情景。无独有偶,布吉某楼盘的开盘现场也呈现出相同的景象。原有的热歌、热舞、热情似乎都切切实实回来了,再看看开发商们的推盘时间表,9-11月份成了爆发期,在经历了三个月的调控期后,度日如年的人们都期待重见光明。
谁都知道,近10年来,中国房地产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象吃了“伟哥”一样,建筑面积、销售面积和楼价一起比着增长,仅深圳而言,这三个数据相比1997年基本都翻了一倍多。并且,这几年的九、十月份,都出现了销售的高峰,形势一派喜人。于是,业内有人断言,今年的九、十月份也会像往年一样,是“金”九“银”十。
远的不说,请各位关注2005年9、10月份的上海。
业内人士都知道,去年的国八条主要针对上海市场的,原因是,在各方力量的作用下,上海的楼市极其“亢奋”,老太太上街买菜先去售楼处前排队,转手将领取的号让给温州人、山西人、外国人就能赚个三千五千的。原来均价8000左右的房子,很快哄抬到12000至16000元,国家没有办法,只得实施宏观调控,用行政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干预上海楼市,对房地产的售卖进行了许多硬性规定,并且,抓了以姚康达为代表的炒家,刻意打压楼市。结果,不到4个月,也是上海往年的销售旺季,九月和十月,上海楼市一片冷清,成交大幅萎缩,炒家被逼出市场,发展商被节制炒楼行为,银行勒紧贷款,民间贷款利息高达8分,一些抗不住的发展商开始低价销售,12000的房子重回8000。而且就是8000元都没有人买,这就是上海去年的“金九银十”。
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显然是针对北京、深圳的,但措施比去年更严厉、更具体,一再加息——市场的手段,一再抓人,副省级高官纷纷落马——法律的手段,一再出规定——行政的手段,三管齐下,遏止楼价和过热的楼市。现在,北京、深圳成交大幅萎缩,社会闲散炒家已经被逼出市场,持币待购的人群转向观望……依牛刀判断,深圳楼市月均楼价不降至8000元以内,政府是决不会停止调控,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还何谈“金九银十”呢?只怕像去年的上海一样,楼价巨幅回落,才有可能出现一点“旺销”的局面。
今年来提“金九银十”其实是对大市的误判,用毛泽东的话来讲,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往年的“金九银十”不代表今年的美梦成真,尤其是北京、深圳两地,应该对市场有个基本的判断和把握,在你从事营销活动前,尽量不要将去年九、十月的一套用于今年,此为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