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之争:站在不同的角度的演绎(上)

记得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到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有很多人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而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这就是我们在早年读书的时候,学过的“自相矛盾”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结尾并没有写到矛盾互相攻击之后是什么结果。由于逻辑的思维,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最锋利的矛无坚不摧,还是最牢固的盾牢不可破?如果用矛去攻击盾来试验一下,不论结果如何,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最锋利的、无坚不摧的矛;也没有最牢固的、牢不可破的盾。因为万物存在,都会有相生相克的东西。用通俗一点话来解释矛与盾的较量就是攻击与防守的比拼,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论证,都无法判断,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的东西,所以广告词中你只能说——“更好”这个词。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进攻和防守,运气是取决于两者之间胜负的重要因素,只是有时上天更偏向于“矛”罢了。

比赛场上的“矛与盾之争”

我们知道,竞技比赛都是为了一分高下而举行的,也是一场攻击与防守的对决。无论是球类,摔交、拳击等等,都是一场矛与盾的较量。一方进攻,一方防守,互换角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与快感。

足球让很多球迷生活是亦喜亦悲的环境里,让人欢喜让人伤心,自己支持喜欢的球队获得了胜利让人很开心,心情好;自己支持喜欢的球队输掉了比赛会让人伤心、郁闷。这是人的心理上的“矛与盾的较量”,有的人喜欢巴西,是喜欢它的攻击打法,那就是“矛”;有的人喜欢意大利,是因为它的防守,那就是“盾”,比赛结果只有三种——“输、赢、平”,一切都那么简单,充满了变数,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是胜利者,今年的世界杯,意大利是冠军,谁能说它下一届还是呢?防守好,不代表它就是完美的无懈可击,只是攻击还不到位,没有攻击到重点上。

一位拿过无数次冠军的世界摔交名将说过:他不是不可击败的,他也无数次被人摔倒过,如果想摔倒别人,首先自己要先被别人摔倒,只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习更多的技巧,才能在比赛中获得胜利,所以矛与盾就没有实质上的区分。

反腐败中的“矛与盾之争”

若把党中央开发反腐败斗争当作“矛”的话,那么矛头当然是指向各类腐败现象,但是腐败者以及腐败现象都往往有若干盾牌保护着,腐败者为自己构造了一个可持续的、稳定可靠的政治经济环境,建立了一套有效运转的模式,来分化、收买、消解环境内部的反腐败力量;消弱、抵抗和反击环境外部的反腐败力量。矛与盾的斗争是激烈的、拉锯式的,许多的时候,“矛”再怎么锋利,“盾”都可以从容的,巧妙的躲避。

但是无论“盾”怎么牢固和狡猾,盾是固定的,不可修复的,坏了就坏了,换个新的,而矛是无穷的,矛头可以换了又换,不断的攻击再攻击,总有刺穿盾牌的一天,只要政府持之以恒,腐败终有被消灭的一天。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www.daokecamp.com/chafang/2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