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楼市调控以来,有关讨论房价是涨还是跌的问题就络绎不绝。自新政出台后,全国各地的楼盘成交量都明显下降,深圳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新低,整个深圳市一天的成交量最少竟然只有72套。这已经证明了市场上的观望气氛浓烈,加剧了购房者的观望与开发商的无所适从。购房者持币观望,开发商囤房观望,两者抱着不同的心态,到最后都会如愿以偿吗?这样的等待真的是让房价下降吗?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政府肯定希望房地产市场能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不是衰落。政府现在的调控,不是为了让房价大跌,开发商都破产,这样对中国经济肯定是有害而无利的,所以调控旨在抑制部分地区的房价疯长,进而让全国的房价平稳下来。这就有如:一群孩子,里面有几个调皮捣蛋的, 家长老师批评甚至打了不听话的孩子,其实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不要再犯错,从而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懂事听话。
房地产行业涉及政府、银行、开发商、消费者;影响到上百种行业、上千种商品。所以政府最担心的就是用何种有效合理的手段来稳定房价,即达到稳定房价、又不让其衰退。对于政府来说,土地拍卖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对土地收益的依赖性决定地产政府不会希望房价大幅度下跌。
希望房价下跌的是那些还没有购房的人,房地产的价格是由城市的价值决定的,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不会因为今天我在这里写几篇房价下跌的文章,房价就下跌。
我能理解购房者的持币观望的态度是何用意,一是由于政策还不明朗;二是希望房价能降点下来。谁也不希望自己一辈子的积蓄去买一套立马下跌的住房,所以也间接造成了现阶段楼盘销售陷入低谷的状况。购房者观望最多是晚几年买房,没什么利益冲突在里面,而开发商就不同,如果资金运转周期拉长,让一部分靠银行贷款运作的开发商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不说深圳,在上海有报道,发展商民间借贷利息高达8分,有的发展商资金琏已经断了。
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来计算,日趋严谨的土地政策,建安成本的增加、资金回笼慢所带来的财务成本大幅上升,使开发商如坐针毡,有人说,这种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房价将会进一步上涨,持币观望将增加购房成本。我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也是可笑的,既然政府提出了经济适用房,何谓经济,难道比原先房价还贵的、还不划算的房叫经济适用房?购房者有资金凭什么非要买价格贵的房,在同等的竞争市场里,同等质量的住房增多的条件下,性价比将决定购房者的取舍。
有人剖析新政的真正意图,认为政府的出台的新政是为了打压局部的楼市泡沫和投机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控制房价增长速度,把楼市引入一个健康的发展轨道。这种观点我持肯定的态度,但是我也认为这只是新政的目的之一,如果说新政稳定了房价,那么这些年来由于房价上涨而造成现在一套房上百万的情况由谁买单?就成本而言,观望让开发商付出的代价远比购房者要多的多。如果在人们都观望、关注、楼市冷清状态下,开发商不敢降低价格,如果降了,观望者的心理会发生变化,观望周期可能会更长。开发商如果不降低房价,那么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观望造成的成本还会体现在银行上,从银行的角度上来看,当然是希望房价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由于多数房地产公司的8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而新政对贷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观望直接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收回,如果房价大幅度下跌,而开发商成本过高,就会造成银行出现大量的呆帐、坏帐,开发商可以宣布破产,但是银行里老百姓的血汗钱找谁负责呢?为了避免金融系统不会出现严重的危机,所以房价下跌的也不会太大。最后结果有可能是国家出台具体的房价标准,那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任何一个开发商都知道,也清楚房价格和股市一样,一旦降了,也许能逢凶化吉,但是也有可能跌无止境,而且现在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开发商既然没有利润,就会死撑着。
观望对职业炒房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大量购买住房,囤房观望,当然希望房价上涨了,那么手中的房子才有用武之地,否则他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打击投机炒房者是必然的,也是政府稳定房价的手段之一。
对于没有购房的居民来说,肯定是希望房价下跌的,市场的观望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形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开发商成本增加,政府、银行都有影响。观望究竟让谁的成本更高?
其实谁也不好妄下结论,但是有点肯定的是开发商的成本和付出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而如果妄想把这种成本代价转移到购房者的身上的想法也是幼稚的。所以如何细则调控,如何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解决观望可能造成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