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依旧是农耕经济,只不过稍稍改变了一点形态。
所谓农耕,就是严重依赖土地,严重到军队需要依托土地,朝代需要依托土地。
可是,我们可以看到,从古罗马帝国开始,西方世界就在持续的进行海上冒险,到了现代,先是第一次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技术进行不懈的追求,现在美国基本以技术创新和进步为核心,虽然西方也依赖土地,但依赖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土地是如何左右中国的进程的哪?
公元前841年,在西周首都镐京发生了国人暴动。
需要说明,当时的国人不是最底层的贫民,西周时期的等级非常严格,城内之人称为国人,城外之人称为野人、庶人等。国人一般和诸侯或国君有血缘关系,但已经没落或者与当政者的血缘关系比较疏远,他们居住于城内,还有就是百工一类,他们称为国人。
西周的土地基本制度是“井田制”,将大块的田地分割成九块,排成“井”字形。中央一块田地由大家合耕,收获归国家所有,为公田;其余八块收获物归各家所有,为私田。井田制下受田的人,平时向授予者交纳贡赋,战时有服兵役的义务。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有权向每一位生活在土地上的贵族和庶民取得贡赋,有权向接收土地者收回土地。
等到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大家就会进入山林湖泊,打猎或者捕鱼,贴补生活。
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现代术语叫财政赤字),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
当出现自然灾害的时候,国人生活难以为继,可又不能进入山林湖泊取得生存的物资,结果,发生了国人暴动。
国人包围皇宫以后,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只得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
由此可以看到,周朝的国君、国人和贫民以及军队,都绑在土地上。
当时的军队实行的是府兵制,兵既是民、民既是兵,通过具有双重身份,将兵也绑在土地上。
很多人以为,这是2000多年以前的事情。可是,您要看到,这种将兵绑在土地上的府兵制一直在延续,除了宋朝之外(所以,北宋和南京国民政府最终都是崩溃式快速灭亡),这种制度一直在延续,朱元璋只不过是继续捡起唐朝的府兵制,所以,老朱敢说:我养兵不需要百姓出一分钱。源于他将土地货币分给了士兵,让兵也一样具有了民的身份。清朝更是大规模圈地,圈到的土地大部分给了八旗子弟,而八旗子弟又将土地租给最底层的贫民,和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并没有差别,井田形式的画块只是形式。
前面讲过国民政府时期的故事,实际上依旧是土地与军队之间、土地与政权之间的逻辑,这种逻辑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房地产是什么?好好想想就清楚。
很多人认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真理,按我看不是真理,谁用好了土地货币才有政权,因为从古到今,兵与土地就没有分开过,所以,土地货币就是农耕社会的根基。
今日,不再将大块土地画成井田制的九块,而是改成一格一格的小房子,是古代先贤思想的继续发展,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无穷无尽。
在农耕社会,不会产生真正的货币,即便用金银铸币,也会用虚钱、小钱来结束这些铸币的寿命,因为土地才是货币。
农耕社会和大陆文化密不可分。大陆文化因受山岭、江河阻隔而造成狭隘性与封闭性,对土地的私人占有而产生封疆与世袭观念,又因土地占有的面积大小与山岳的高低形成等级制度。封建政权的代号为“江山”,即使说“四海为家”,也是以四海为边界。传统所谓“六合”、“四方”一般都不包括海洋。安土重迁,安贫乐道,惜别怀乡,这些都是大陆文化的生成背景:封闭,保守,墨守成规,求稳求太平,害怕社会变动。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大陆文化虽然平和、厚重、典雅、精致,其局限性则是很明显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强大的时期,隋唐无论经济军事都很强大,宋朝科技、经济也非常繁荣,明朝的很多科技特别是军事上的成就世界领先(比如造船和军火技术),但中国一直局促在亚欧大陆的东南一偶,因为中国的兵、民和政权本质上都束缚在这块土地上,等级制度、世袭制度只有在这块土地上才能展现,所以,几千年来一直难以跨过海洋。英镑可以延伸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各地,但中国的货币很难延伸,因为中国没有货币,土地才是货币。即便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基本上都是海边地区的民众,他们受海洋文化的影响。
这条路还会走下去,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只是周末闲谈。